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2-04 08:41:58

本文作者:杜梅,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陆皓,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 护理部;刘雅萍,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内容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摘要: 达标理论是在一般系统论、符号互动论、生长发展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系统,是顺应医学模式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护理理论,被证实可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导理念,其内容由3个概念系统(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和社会系统)和理论假说组成。本文阐述了达标理论的基本概念,回顾了达标理论在国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指出达标理论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达标理论; 护理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科学; 产科学; 心理护理

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1)

  达标理论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伊莫詹姆·M·金(Imogene·M·King)在1981年首次提出,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检验,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理论在我国的运用最早见于2003年。本文对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指导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加规范地运用达标理论。

1达标理论简介

  达标理论是在一般系统论、符号互动论、生长发展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系统,是顺应医学模式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护理理论,被证实可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导理念[2]。其内容由3个概念系统和理论假说组成,基本前提与护理程序相类似。

1.1达标理论的3个概念系统

  达标理论由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由特定的概念。例如:个人系统包含感知、自我、成长、发展、体像、时间和空间;人际间系统包含互动、沟通、交流、角色、应激;社会系统包含组织、权威、权力、地位。

1.2理论假说

  即护患双方通过感知、判断、行动、反应、决策、交流以达到相互影响的目的,并通过反馈以判断是否达标。护患互动过程中若感知正确,就会促进交流,达到目标;若目标达到,护理就会有效,彼此就会满意;相反,若护患双方有角色冲突,就会产生压力,影响沟通。如果护士的综合能力较高,就能促进病人的参与,共同进行目标的制订和实现。

1.3达标理论与护理程序

  即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共同确立目标,采取行动以实现这些目标。①第一步:评估。护患双方在互动中进行,其基础是感知,而每个人的感知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影响患者感知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发育情况、受教育程度、饮食与用药情况等;护士的感知受文化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年龄、工作经历以及病人的医疗诊断等影响。②第二步:计划。通过评估收集到的资料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帮助,从而确定目标,护患双方达成意向,制定相应的计划,努力达到目标。③第三步:实施。完成个体化计划,实现健康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挥护理人员与患者人际间系统的作用,也应重视患者家庭的人际间系统作用。④第四步:评价。是对结果是否达标的描述。目标达成则结束互动,未达成要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计划再次实施。

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2)

2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高东霞等应用达标理论对肝移植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达标理论提高了患者对PICC管路的认知水平。王蓉等运用达标理论对乳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葛均克等在重症监护室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早期床旁康复治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了疼痛情况及免疫功能。范秋娟应用达标理论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国等分析手烧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发现运用达标理论能够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促进患者掌握康复要点,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田文军等应用达标理论观察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满意度得到提升,护理更具人性化。

2.2在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单岩等将达标理论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可促进康复目标的实现,提高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王亚玉等对肝硬化患者应用达标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翟银平等应用达标理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以预防再次出血,在减轻消化道负担的同时也确保了营养支持,提升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促进饮食达标。高冰等发现达标理论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雷芳等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可对老年患者的血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管理。

2.3在妇科和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石晓萍运用达标理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稳定生理指标。王亚楠等对乳腺癌患者做术后康复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优化护理服务水平。嵇秀明等对产后6个月的初产妇应用达标理论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后不同阶段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叶丽君应用达标理论观察家庭化产房护理的临床效果,发现干预组在分娩时间的长短、产后出血量的多少上,均优于常规组。

2.4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马媛将达标理论用于腰肌劳损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谢旭雯对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发现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可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朱宇虹等运用达标理论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减轻顾虑。刘晓辉等对血液透析患者运用达标理论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了家庭功能。陈晶晶等对冠心病介入术前患者进行基于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主健康感,降低了沮丧感。

2.5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吕文艳将达标理论运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效提高了护生技能考核成绩及行为目标达成度。赖明霞等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带教方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发现King达标理论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徐英等将达标理论应用于护理实习带教中,使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3)

3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3.1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达标理论目标统一,互动充分。护患双方进行充分的互动和针对性的沟通,沟通是确保感知准确的前提,没有沟通,就不会有互动和相互影响。护士准确地感知患者存在的问题,确定护理目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护理计划的执行率,因而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目标。

  达标理论能够重点阐述人际间系统的相互作用,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共同参与,护士同其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相互作用,实现最佳健康目标的活动,有利于患者对自我的管理,也有利于建立合作式护患关系。护士能更充分的知晓患者需求,并使其得到满足,充分实现了护士的价值。

  达标理论从3个概念系统出发,深入评估患者,收集有关患者成长与发展水平、对自我的认识、对目前健康状况的感知、沟通形态和社会角色等资料,制订的目标具体明确、应用方便,使评估更为详细,目标容易评估,有益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出院后的自我管理。

3.2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达标理论在包含的概念较多且抽象,在使用过程中,护患之间为了能够相互影响、实现达标,护士与患者必须准确感知、恰当沟通、协调互动,因此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例如:感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临床经验等。

  在运用达标理论的过程中虽然提到了家属的参与,但重点仍限制在护患双方组成的人际间系统中,很少与社会系统联系起来。缺乏对群体、家庭、社区等护理方面的指导,而人具有社会性,与外界存在相互作用,在实际运用中,护士也应考虑到这点,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互动,进而制定计划,以利于达标。

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4)

  达标理论评估时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评估较少;未考虑到昏迷患者的互动和参与性;在评价阶段,未提到后续的教育反馈,这就不能实时评价护患双方共同制定的护理措施或健康教育方法、内容是否适宜以及目标是否实现。

4小结

  达标理论在我国内、外、妇、产科等临床科室、心理护理和临床教学等方面均被广泛应用。在运用过程中,护患双方充分互动和沟通,护士准确地感知患者存在的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达标理论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间接的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实习护生的技能得到提高,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当然,该理论也具有相应的缺点,例如相关概念多且抽象,理解较为困难;与社会系统联系较少;在评价阶段未提到后续的反馈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全面、正确地实践达标理论,发挥其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护理的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护理学中提出自理理论的是谁(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