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

首页 > 电影 > 作者:YD1662023-07-30 23:22:33

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1)

河流村落皆星辰,山川大地是文章。<喷空>小团队农旅山水爱好者,已经走过100多个县乡,近百条河流,河南的三大山地系统也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浮浮躁躁的了解个大概,发现很多地名、村名、河流名很有意思,每个名字背后都不会太单调,承载了时间空间人间的变迁,今天继续 第13篇 郑州为主的村落名字和大家一起喷空身边的人文故事(其他篇查看历史文章),不一定严谨,也欢迎留言自己身边或家乡的名字来历。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2)

西施村,位于郑州登封大冶镇,这个西施村的隔壁还有个东施村(成语:东施效颦,意思是一个叫东施的刻意模仿西施言笑)。传言历史上的西施就曾隐居和葬在这里。<喷空>微信公号(头条号:人文喷空)研究地名来历民俗典故系列,分享下这个不怎么为人知的郑州西施村。

历史脉络:

本次<喷空>核心知识点:

1、双洎(ji)河 ,又称为洧水,发源此地。也是贾鲁河的最远源头。

2、传说西施墓在此地(一说),当地有痕迹遗存和历代传承。

一切人文皆水文。双洎河是诗经之河,文明之河。溱水(发源新密白寨镇)与洧水(发源登封与新密交界处,即登封西施村马岭山附近)交汇为双洎(ji)河。双洎河在周口扶沟流入贾鲁河。

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3)

紫罗池旧照,现在已无水

按照水经注之类的说法,洧水(双洎河)发源于马岭山(有说马岭坞,马岭山与马岭坞不一回事,但都在这附近),山上有马鸣寺,山下有紫罗池,紫罗池被认为是洧水源头。

马岭山为什么叫马岭山。<喷空>公众号(头条号:人文喷空)喜欢研究地名穷根究底,据说是西汉时候的神仙苏耽骑马路过或在这玩耍得名。苏耽,又称苏仙公,桂阳人,汉文帝时得道,传说其母亲在河边洗衣遇见一个五彩萍*。全国很多地方有苏耽这个神仙的故事。还有一说是马岭以山形类似得名,目前还不好看出形状。马岭山是传统上认为的洧水发源地,唐朝短暂设置有洧源县,县城就在大冶镇。马岭山上有清朝的古城寨,150多年历史,现在有遗留,当年是避土匪刀客所建。

马鸣寺为什么叫马鸣寺。马岭山上有马鸣寺,传说是登封最早的寺庙,比少林寺早三四百年。因为被毁弃,很多传言不可考证,只能考证到金朝(1174年)有大建设,是重建还是始建不好说。有典故说,原名金钟寺,因为和尚聚众为非作歹,被朝廷剿灭后,有遗漏的和尚骑马回看,马鸣萧萧,复建后为马鸣寺,刚好也配马岭山的传说。这个得名的说法有碑刻,虽然碑刻也是后人刻录,后人也或根据传说,未必真实,但总是有文字见证的东西,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还有一说很有文化,佛家有马鸣龙树之说。马鸣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老僧人,后世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之称。宣传佛法,让马听了都流泪,感化了动物。这是真实存在的高僧,马鸣寺(寺庙)或也有此意。<喷空>公号小编是比较倾向于这个的。真假莫辨, 来源不可考真,我就选择一个很有文化的典故。

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4)

紫罗池为什么叫紫罗池。紫罗池(也称洗罗池)是一个山间小池塘(潭),是山泉水汇集而成。紫罗(和衣服丝线相关)二字就和西施有关。传说西施在此隐居洗衣,衣服常在葛针树枝上晾晒。当地的葛针(一种荆棘的叫法)都和别处的不一样,葛针直而无勾,不易挂破衣服。<喷空>公号小编也认为或是品种水土问题,并非传说中的西施、花草神怪之果。

紫罗池附近的老居民说,1958年时紫罗池内水源丰盈,为了灌溉农田,顺着天然的池,向南扩充修建大坝,成了山间水库。但现在都没水,大概2002年前后,成了干石头池了。以前有水的时候当地的井五六米就见水吗,现在紫罗池干了,打井都得四五十米。

西施村有西施墓和西施祠,就在紫罗池东南两三百米处。解放初期,西施祠被毁弃,据一些老人回忆,1958年平整土地,西施坟平掉。现在几乎无痕迹,只留口口传说故事,但所谓的坟冢(是否是西施本人存疑)和祠庙曾经存在过,现在这里叫西施村,隔壁也真有东施村存在。全国叫西施村或传说西施的地方很多,郑州这个山村,<喷空>公众号小编自己是认为可以闲聊不可深信的。文化和科学两个系统,科学是理性的可追溯验证的;文化是感性的沉淀积累的,自圆其说即可。其实历史多无真相,只留后人喷空闲聊。(关于为什么叫西施村,有朋友发我 是施主的施,东西方位之意)

西施墓现在在哪里,西施的墓为什么无人敢挖(5)

城市化下,村子不在了,地名还在,或许这片土地上那群人的故事还在各处延伸;记忆没了根,城市却已经有了新力量。人类创造了城市,却是上帝创造了乡村 。

河南有2000多个乡镇46000个行政村20万个自然村,每个地名都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厚重和朴实善良,和我们的祖辈一起见证山河故事人文沉淀。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多数人成为他乡留客,内心都深藏原乡寂寞。若干个身边村子故事的间或喷空,山川河流民俗之外的部分村名拾遗参考,未必严谨,欢迎分享你老家的地名典故,寄托我们渐行渐远的乡愁和来路。


喷空,河南方言(聊天、分享、交流的意思)。<喷空>,山水人文公众号,山水河流、文化典故、城市历史、乡村文旅文创等的浅尝辄止,河南4大水系2700条河流2650个水库2000个乡镇800个传统村落3大山地系统9大山脉74000多座山的坚持学习,来源于一群跨度60后到00后的小伙伴,文化遗产爱好者、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者、文旅、地产从业者等的山水野游、文化拾遗、文创文化传播、乡村文明生态、特产调研的涉猎分享。目前有数万公里走马观花,我们的视野、经历和认知都很有限,万卷书万里路,<喷空>学习在路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