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2-09 22:55:27

如果有人问你,你歧视艾滋病患者么?

你会怎么回答?

前几日,中国之声针对艾滋病话题展开了调查,其中超过9成的人都表示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1)

但如果携带HIV病毒的患者就生活在你身边,你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么?

在调查中,网友们的回答暴露了艾滋病患者的真实处境:只有一半的网友能够接受和艾滋病患者“近距离接触”,甚至只有两成网友愿意和艾滋病患者同吃同住。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2)

来自社会甚至是亲朋好友间的“有色眼光”,让艾滋病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有形”的精神压力。对他们来说,染病的事实成了“禁忌”,一旦被戳穿,后果不堪设想。

艾滋病患者的一天

面对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假如你是一位艾滋病患者,到底会有什么遭遇?

小编带你体验一把:

单位里,你是“空气”

早上来到单位,你会发现很多同事根本不理睬你,甚至前几天还坐在一张办公桌上的同事,已经毫不掩饰的搬走。这绝非夸张,而是就职在江西某事业单位的艾滋病患者王可的日常遭遇。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3)

出差?航空公司拒载你!

办公过程中需要出差,可订机票对你来说也是个难题:航空公司的管理条例里面明确标明拒绝运输患有艾滋病的患者。

什么?航空公司还有这种奇葩规定?

是的,在2014年沈阳市的三人在办理登记手续时告知春秋航空的工作人员三人中有艾滋病患者,遭到了春秋航空拒载。此事在当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害的艾滋病患者随后通过起诉获得了赔偿。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4)

单位食堂不向你敞开

午休时间,在单位食堂吃饭对员工来说再正常不过。但是作为艾滋病患者,你会被单位要求单独“开小灶”,美名其曰是更卫生更营养,但真相是其他同事不敢也不愿意和你在一个吃食堂吃饭。这也是王可曾经的遭遇,单位为了让他单独就餐,甚至曾许诺提供经济补助。

下班回家,噩梦还没完!

因为患上艾滋病,亲朋好友间的聚会再也不会邀请你。但就算你宅在家,《夏洛特烦恼》《平常心》等影视剧中艾滋病患者“不久于人世”和“私生活糜烂”的标签也会随时刺痛你的心。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艾滋病患者,乡亲们会因为不具备艾滋病常识孤立你的家庭甚至对你拳脚相向。

这些痛苦的遭遇都曾真实的发生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正如《费城故事》中染艾的男主角安德鲁所说:“对艾滋病患者来说,社会性的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面对歧视,他们会……

鸵鸟心态 一味逃避

为了保护自己,抱着“鸵鸟心态”拒绝检测拒绝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大有人在。

数据显示,确诊艾滋病可以让患者高危行为的活跃度降低70%,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但各地疾控中心都有不少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检测时留下假身份,让工作人员无从联络; 自2012年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新规定出台,一些染艾高危人群面对巨大压力,甚至选择不检查,大大提升了艾滋病的传染风险。

方法不当 恶性循环

有些存在高危行为的潜在患者会特意进行无偿献血,期望通过献血时的例行检查来检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果患者处于无法被确诊的“窗口期”,携带病毒的血液就会进行流通,这让艾滋病的传播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5)

政府规定反歧视?一样很难

为了改变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中的处境,我国很早就出台了保护艾滋病患者的相关规定:

《艾滋病防治条例》中规定艾滋病患者享有自愿检测制度、隐私权保护,结婚和生育等权利。

现实中,反歧视规定真的“落地”了么?

个别省份要求高危人群或者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强制检测,某些地方法规中明确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对艾滋病人不予登记,甚至还规定艾滋病患者在治愈前应当防止妊娠。

而且,目前艾滋病患者想要维权也是难上加难:截至目前中国6例艾滋病就业歧视案中,仅有一例获得赔偿,其他五例均遭到驳回。歧视行为的低成本没有对歧视者形成真正的震慑。

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能传染吗,得了艾滋病和家人一起住会传染吗(6)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且,反歧视政策并不能完全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刻板印象,这让艾滋病患者经常有苦说不出: 江西上饶的艾滋病病病毒携带者王可在考试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后,由于体检查出艾滋病被拒绝录取,人事局的科长还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认为他至少道德不行;各大医院碍于政策不会直接拒绝艾滋病患者,但医生故意拖延治疗时间和以各种理由拒诊却成了常态。

所以,让艾滋病患者摆脱歧视,我们还有很长一度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光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科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扭转百姓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让艾滋病患者真正融入社会。

编辑:张乔雪

微信编辑:张天健

参考资料:新华网、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凤凰资讯、中国青年报、南方网、上海政治报、99艾滋病、华商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