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职业单位怎么填,父母的单位怎么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4 18:56:36

来源:【民生周刊-民生网】

又到春季求职季,可能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困惑,即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及父母的职业。有网友说,大学毕业面试,经常在终面被问到父母的职业,经理甚至会随手记到简历上。面试官到底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什么?父母的职业会影响部门经理对我的判断吗?

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觉得无所谓,是啥说啥,有啥说啥,但相信也有很多人感觉到别扭、难堪,求个职也要查三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职业是人的第二皮肤。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其人格塑造、性格养成、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重要孵化器。特别是父母包括职业在内的相关信息,更是了解求职者个人发展应然性、或然性的关键信息。

父母经商还是务农,在编还是临聘,有职务还是素人,在权力部门还是一般单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标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子女的思想、性格和行为。也因此,面试时“了解多一点”,确实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更充分地评估求职者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当然,这些都是本着“与人为善”而给出的善意理解。只是现实往往并不会按照既定的剧本演进,远比“本该如此”更驳杂、更冰冷,也更坚硬。

不可否认,一些用人单位关心求职者的父母,要么是希望借此拓展人脉,要么是想着搞清楚背景,以作为分配关注度的依据,更有甚者,此举就是为了筛掉那些没有背景的人。

这样的“小心思”,并不难识别。经历过职场锤炼的人,哪怕没有亲身感受,也会通过同学、同事等有所了解。事实上,尽管不乏求职者在被问及父母职业时表现出抵触情绪,甚至直接怒怼HR,但已有不少人已经开启了“迎合模式”,直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写到简历上。

从“设计”到“合谋”,求职场上的这种变异令人心悸。青年人求职,展示的难道不应该是自己的才华吗?一个人的可能性难道不应该是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吗?求职拉父母助阵,招的人究竟是谁?

不客气地说,这种过度注重父母家庭的思路,仍属于“关系社会”的残余,并不利于青年人的创造创新,由此思路建设起来的团队,也不会充盈着一往无前的热情和活力,而更多会走到拼关系、讲背景、靠算计的老路上去。

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并脱颖而出?又怎么可能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并以改革思维创造新的业绩?

经验也好,关系也罢,本身都是好东西,代表着过往的成功,然而,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才的标准也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一个求职者是不是人才,关键还在本人。不把关注点聚焦到求职者本身,而是东拉西扯,依然株守过往那一套“关系学”“经验主义”,显然偏航了,并不足取。

作者:赵燕平(媒体评论员)

本文来自【民生周刊-民生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