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文件什么意思,ceb文件在哪里打开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23 11:50:34

【注:本文作于2006年,作者:祁胜利。题图为作者照片】

解密方正的秘密武器

文·祁胜利

对于方正集团这样的技术为本的高科技企业,其竞争优势取决于技术是否领先、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早在1988年,方正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王选就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顶天立地”模式——“顶天”是指科研要瞄准最尖端最前沿的领域,在技术上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立地”是指研发的成果应该能被社会广泛采用。

事实上方正自成立以来,窥时顺势、发挥优长、追求卓越,从原来单一的电子出版系统技术和产品,发展到涵盖方正印捷数码印刷、方正畅流、方正报业新闻采编、广告管理、发行、远程传版、安全公文、安全底纹、方正电脑、方正打印机、地理信息、数字视频、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信息安全、医疗管理、生物制药、合成制药、数字内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电子政务等多项技术和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次技术革命概要

1986年8月,方正的前身——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成立。这家北京大学校办企业的成立源于该校王选教授主导创立的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崭新技术——激光照排,这还要从“748”工程说起。

1974年8月,经国家计委批准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所的王选入选课题组并很快成为带头人。要知道,自千年前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来,该技术虽在不断发展但并没有根本性的飞跃。我国出版业和报业使用铅字印刷技术近百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1975年,王选根据中文的特点,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发展电子排版技术不应该从仿制国外二代、三代机入手,而应创造性地从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开始。同年,他构思了规则与不规则笔划、轮廓加参数的汉字压缩方案。

1976年12月,王选写出了“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方案说明”,由他设计的激光照排控制器(后称栅格图像处理器,英文简称RIP)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的核心部件。

1979年7月27日,王选等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成功输出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取得技术上的跨越。

1981年7月,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5月,王选发明的“字形在计算机的压缩表示”成为我国第一个欧洲专利。

1985年11月,由王选主导研发的华光Ⅲ型机问世。12月26日,王选发明的高分辨率汉字字形发生器获得国家专利。

1986年4月,华光III型系统获得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在方正参与到激光照排技术的改进之后,该技术迎来了飞跃——1987年2月,采用高分辨率字形发生器技术的华光IV型—TC86激光照排控制器研制成功,使得汉字处理速度加快,系统性能大幅提高,成本降低。5月22日,运用激光照排系统,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诞生于《经济日报》。

至此,王选等研制出的激光照排技术标志着华文印刷业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堪称中国科技进步史上一次颠覆性的创新,实现了划时代的革命。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升”,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是方正的核心技术第一次转化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品,方正因之于1987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方正在激光照排技术上持续创新,不断转化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在向软件领域纵深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国际市场横向拓展,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一次革命中主要技术的演进

从1988年开始,方正与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联合从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开发与销售。从此,以RIP为核心的激光照排技术在这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8年10月,方正开始试生产华光IV型-TC88型汉字激光照排控制器,极大地提高了IV型系统的产品化程度。1988年底,由肖建国教授领衔主研的NPM大屏幕报纸整页排版系统在解放军报社运行成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基于DOS的中文交互式整页报纸排版软件系统,为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走向全国报业出版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了满足照排设备高速度、高精度的需要,同时开拓中低端电子出版市场,方正在其第V代电子出版系统中首次使用大容量、集成化内存控制技术,即FIFO(先进先出)技术。这个代号为TC91的系统性能显著提高,1991年3月推出后迅速地占领了中国出版印刷市场。

1992年是方正自主创新技术的丰收之年,这一年起,方正相继发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基于Windows的中文交互式排版软件维思(WITS)系列。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也于同年研制成功,并在《科技日报》和《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图片与中文一同处理和输出的报纸。还是这一年,方正发明了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技术,使得我国报纸远程传版工艺跳过了当时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传真方式,实现了全国同质印刷、同步发行。

1993年,方正将自己研制的中文页面解释器PSP(PostScript Processor)和与之配套的专用协处理器芯片,与多RIP技术结合,成功推出了代号为TC93的第VI代电子出版系统。该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击败国际知名对手,为方正出版技术全面走向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排版技术的进步,方正于1994年研发成功基于新的操作系统、新技术架构的高度集成的排版平台软件方正飞腾FIT,发明了插件技术、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OLE,为二次应用和个性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同年5月,肖建国教授主持研制成功高档彩色出版系统,质量可与电子分色机媲美,实现了彩色出版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1995年,方正推出全球首个基于Windows的中文新闻采编系统,开创了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之后“告别纸与笔”的新闻出版技术变革,并因此再次荣获当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5月,面向日文电子出版市场的排版软件Founder FIT 1.0和新闻组版软件Founder Megalith 1.0正式发布。方正技术和产品向非汉字排版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1997年,基于Windows NT的方正第VII代电子出版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和PCI设备接口技术,对RIP进行了重新构架设计,使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和处理能力再度跃升。

1998年,方正首创新的网络版飞腾软件,将组版人员对稿件的修改痕迹自动保留到记录中,实现了全流程的“文责自负”。

2001年方正开始探索西文市场。基于全面提高RIP对PDF标准的兼容性、迅速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构想,对RIP内核进行了重新设计,于2003年成功推出了第VIII代RIP内核产品——方正EAGLERIP3.0。该产品在世界权威机构SEYBOLD组织的评测中获得优胜,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领先水平,为全面进入欧美西文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以上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方正的配套技术齐头并进,例如:

在字库方面,1991年全球首家在Windows平台上研制开发的中文PostScript曲线字库在方正诞生,由于其字体丰富、品种众多、技术领先,成为我国主要汉字字形字库标准,并被美国惠普公司、德国施乐公司等数十家大型外企采用。1998年还成功推出了书宋等10款跨平台曲线字库,同时支持MAC、Windows和PostScript Level 2,首次实现了前端排版和后端输出“所见即所得”;

在数码印刷方面,1998年3月28日,融入了方正众多技术成果的方正激光打印技术研制成功,进而推出文杰系列激光打印机,首先为方正数码印刷系统工程积累了技术基础,也标志着中国激光打印机的一个飞跃。2003年底方正研制出“印捷”数码印刷系统,解决了短版、个性化印刷和按需印刷出版的需求,只需通过网络或卫星传版,用户自己就能打印。2004年12月18日,国内首创的方正印捷数码印刷流程系统问世,打破了国外厂商对数码印刷系统的垄断。

此外,国内第一款基于PDF/JDF的方正畅流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1.0版于2001年11月18日正式发布,使方正的印前输出解决方案跃上新台阶。

至此,方正已在稳稳占据“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的领导者地位,如今方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占据国内85%、海外90%以上的华文市场,中文照排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核心技术的延展——DAM

数字资产管理DAM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以数字资产的获取、存储与重复利用为目标的新技术,即利用IT技术实现数字化新闻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为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信息化手段。主要应用于为社会提供大量新闻信息的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娱乐服务等行业。

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方正首次研制的中文全流程新闻采编技术和广告管理与制作技术便开创了中文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先河。此后历经12年5代技术升级,先后开发13项发明专利、9类52个软件产品、获31项软件著作权。克服了手工操作条件下的种种弊端,攻克了修改痕迹跟踪、XML新闻实体数据描述、自动组版、海量文档的高效在线加工、一体化版面协作、可视化模板组件技术、电子版样纸、Web模板与信息片合成、触发式发布等多项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报业数字资产的高效、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管理。

2005年3月,信息产业部的鉴定意见认为,方正报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还获得了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如今,方正报业新闻采编数字资产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羊城晚报、新加坡联合报系等全球400余家中文报社,中文报业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据介绍,报社在采用方正DAM系统后,新闻的时效性和报纸生产效率与经营业务大幅提升——新闻截稿时间由开印前4小时推迟为20分钟;稿件处理时间平均缩短至1/3~1/5倍,总编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一时间审查整版大样和头版头条;版面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倍,报纸扩版可达10倍以上;部分大型报社年广告业务量突破20亿元;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和纸张,使报业信息化水平一举达到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

然而在汹涌的互联网大潮下,中国平面媒体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拐点,发行量出现走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东西。为了吸引和发展这一部分客户,报社自然就会想到电子报纸等多媒体,而未来流媒体(声音、图像)将成为多媒体的一种报刊的表现形式,比如手机。国外媒体已经开始向这个领域试水,我国新华社也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

为适应媒体的这一发展方向,方正充分考虑对于资料的存储和再利用。正在研制的电子报纸ePaper,将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终端,把感兴趣的报纸下载下来,再用耗电很少的电子墨水eInk打印出来,携阅两便。未来的DAM将使报业集团不但出模拟的、纸质的报纸,还出电子报纸;一篇稿件可以选择签发到哪份报纸,还可以签发到网站等数字媒体上,实现跨媒体发布。

第二次技术革命概要

方正的激光照排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能否进一步发掘激光照排技术的潜力、延续和拓展方正在电子出版领域的技术优势,再次取得顺应时代发展的原创技术,成为方正能否在传媒出版业再占先机的关键。另一方面,网络通信、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生活、网络社区、网络社会、网络世界正成为21世纪的主流。资料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以每月5%至6%的速度增长,是全球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国家,而且近半用户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的最主要目的。

网络出版是传统出版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信息资源消费水平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网络出版是指具有合法资质的出版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既包括多媒体出版物,如电子书报刊、网络音乐,也包括以数码印刷为基础的纸介质出版物。不仅应用于媒体行业,还涉及网上教育、公文处理等。总之网络出版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网络出版技术必将深刻地改变人类文明的传播形式。

2000年,方正对自身进行了分析,认为方正在电子出版领域的技术优势不仅适用于文字媒体,在流媒体方面也应该大有作为;方正的技术不仅服务于媒体,还可以广泛的被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乃至个人使用。这无疑为方正在相关领域的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和资源,于是方正决定进军网络出版领域。

仅仅数年间,方正自主开发的版式文件技术CEB、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RM 、阿帕比电子书整体解决方案Apabi eBook等一系列原创核心技术就妥善解决了图书资源数字化、数字版权保护、eBook安全分发和数量统计等三大关键问题,对网络出版业产生了深远影响,2003年11月21日,方正Apabi DRM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评为六个“重大技术发明”奖之一,是唯一的软件技术发明奖;2005年被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火炬计划。方正网络出版技术在国际上也居于领跑地位,曾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为“将影响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方正由此发动了中国传媒业继激光照排技术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即网络出版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将会使人们更早地进入“无纸出版、屏幕阅读”的时代。

第二次革命中主要技术的演进

2000年,方正谨慎分析了互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到了电子书发展的潜在空间,决定启动电子书相关技术的研究。

图书本是人类智慧与知识传承的最重要载体,有了比纸制书更便宜好用的电子书,家中不必再书架林立,人们也不必费时劳力地跑书店或图书馆。行业专家分析:中国eBook的销售额到2015年将达到100亿元,出版社eBook的销售额将占到总销售额的20%,利润贡献超过50%,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将被学校广泛接受。方正董事长魏新说:“尽管改变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并非易事,电子书取代纸制书似乎长路漫漫,但网络出版作为一场革命早露端倪。再看看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这场革命即将蔚然成势。”

2001年4月26日,方正Apabi eBook研制成功,同时发布了方正Apabi Reader1.0电子书阅读器。Apabi利用高新加密技术,控制数字内容的分发途径,精确统计电子书的下载销售,防止对eBook非授权的使用。使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能以低成本迅速进入网络出版;网站可以迅速建立电子书城;图书馆可以迅速建成电子图书馆;出版商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地出版电子书。Apabi eBook复制了传统图书从出版社到发行方到书店再到读者的流程,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图书的制作、出版、发行、销售和阅读。

2001年9月25日,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电子书解决方案发布,为图书馆提供来自出版社合法授权的正版电子书,使图书馆可以对电子书的借阅流程进行管理、追踪,并能防止电子书内容被非法复制。2001年10月方正把Apabi DRM技术全面应用于图书馆的eBook系统,而国外的主流eBook版权保护技术提供商2002年底才推出类似技术。

现今,方正Apabi eBook系统已被世界各地1960家知名图书馆、520所大学采用;方正目前与400家国内出版社合作,已拥有版权受保护的电子图书21万种,电子书藏量世界第一。

DRM技术既是Apabi eBook系统的重要组成,又是贯穿网络出版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可以有效保护文本文件、格式文件、音频文件、图形图像等,防止未经授权的消费和扩散。“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版权保护意识的提升,急需对数字版权加以保护。如果不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网络出版就不可能健康持续成长”,因此方正把技术开发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放在对网上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上。

由汤帜等自主研发的第一代DRM能使网上图书无法被随意复制,看书需要付费。第二代DRM更可以做到四个保证——1.绑定eBook与阅读终端,eBook拷贝到别的计算机将无法阅读;2.保证eBook内容、定价、出版社名称等不被篡改;3.保证eBook可以计数,eBook以“本”计,出版社能准确知晓eBook的销量;4.控制eBook的二次传播,比如网络图书馆借书给读者,过了借期读者便不能继续阅读。

在此基础上,Apabi DRM还成功推出了电子公文保护这一典型应用。目前海南省已率先全面应用方正Apabi电子公文系统;国家电网公司则全面应用了Apabi电子公章系统;方正推出的电子政务公文系统还得到中办、国办等权威机构的认可,被确定为政府公文版式参考标准。

方正eBook、电子公文系统的一大优势是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版式文件技术CEB。CEB于2000年推出,亦是网络出版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够将用于排版、印刷的S2、S72、PS2、DOC、PDF等各种格式的文件原样地转化成统一格式,保留原有所有版式信息,达到高保真的显示效果。至今国内外同类产品还无法支持如此全面的文件格式。

此外,方正2000年研发出的首款网络安全产品——即插即用型桥接式防火墙FireBridge还圆满完成了北京申奥官方网站的安全防护任务。

两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综上所述,方正发动的两次技术革命之间有三点本质区别:

一是主体不同。第一次革命的主体是政府,“748工程”是国家科研项目,政府用指令为激光照排的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构建起了一整套体系,方正是在激光照排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介入的。第二次的主体是企业,即方正主导整合各方资源,开发出原创性核心技术。

二是方式不同。第一次革命的核心技术激光照排是在“封闭状态下的自主创新”,因为指望不上别人,只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技术攻关上发挥了政府指令、集体攻坚的优势,而技术研发时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第二次核心技术网络出版则是在“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既不同于“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研发,也不是“照抄照搬”的全盘引进。方正面对开放的全球市场环境,准确地洞察技术趋向,把握市场需求,并及时、有效地实现技术向市场的转化。通过国际合作寻求“为己所用”的资源,借助多种手段实现关键技术来源的多元化(比如先买进配套技术,再整合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创新产品。

三是结果不同。第一次革命是一项原创性核心技术托起了一个企业,开创了一个市场,改变了一个行业,成本低见效快。第二次使高科技企业方正切入了产业链上增值较高的环节。

不过实际上,两次技术革命之间还有着传承关系,网络出版技术的研发可以说是国家“748”工程的延续。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版权保护的要求日益迫切、电子书刊报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大,方正在原有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从研发应用软件的巨擘发展到开发平台软件的能手,并在传承中增强了研发管理的能力。

独特而成功的技工贸道路

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技术、工业加工、贸易。技术的获得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独立开发,二是联合开发,三是(购买或交换)引进。工业加工包括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贸易则指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可见技术是企业的根本。

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其发展路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称作工贸道路,是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模式,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没有经过技术的基础研究阶段,而是利用市场中已经成熟的技术,研究国外的现成产品,走仿制的道路,开发出某种产品。所以这种企业虽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但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只能赚取微薄的末端利润,发展缺乏后劲;且完全受制于国外技术,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中,随时有被别人终止提供技术的威胁,抗风险力弱。知名企业如海尔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虽然成功的工贸暂时弥补了技的不足,但毕竟根基不牢。

第二种称作贸工技道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尽管华为目前在通讯领域的高端环节拥有了自主核心技术,并且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较高附加值,殊不知华为近几年的研发投入每年都高达数十亿元,占其销售额的10%以上,单靠华为自身利润实难承受,其背后是政府巨手的推动与支持。相比之下,大多数这类企业开发能力低,需要利用国外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制和产业化运作,难以形成稳定的国产大产业,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市场中越来越被动。一些企业正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例如联想等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还不很强大,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第三种称作技工贸道路,在我国为数不多,方正集团为代表。方正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理论创新、技术开发形成产品、形成产业3个阶段,完全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种模式理应成为我国新一代企业的榜样。

总之,企业要想壮大,中国要想发展,只有作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形成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才能实现。

产学研模式的独门心法

美国最先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学”是从技术概念到原理样机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的过程,实践主体是高校;“研”是从原理样机到产品样机的科研成果产品化的过程,主要在科研机构里完成;“产”则是企业将产品进行生产、销售、获取利润,形成产业化的过程。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上过程,各国纷纷效仿。在我国高校,最初的产学研结合就是发展校办企业、实习工厂,但距离市场太远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

随着企业、科研院所的加入,产、学、研构架趋于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也被证明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最现实、最有利的途径。然而很多情况下,技术产业形成三个阶段之实施主体的方向目标不同,利益驱动不同,运作机制不同,比如企业关心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业绩增长,和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研发和培训;科研院所关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高校则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毕业生培养成为市场欢迎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此三者难以成为协调的系统整体,甚至严重脱节:高校科研工作者不问经济效益,在国家经费的支持下搞创新,经常是国家投入的巨额资金回报甚低,科研成果走入“先进→落后→淘汰→重新研究”的怪圈;企业难以推出满足市场的新产品,期盼高新技术产品却寻路不着;而在架起成果转换与产业实施桥梁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因信息渠道不畅或因成果不适应市场需求,很难找到适合的产品开发。

为扭转这种局面,有专家提出产学研结合的紧耦合模式——理论研究者是源泉,但必须依附于高校,因为只有高校才能不断地吸收高级人才、创新前沿技术、获取有用信息;产品研制者是纽带与桥梁,他必须使创造性服从于实用性;企业则是主体,三者分担风险。

方正起初是北京大学的校办企业,创立后不久,他们便认识到只有将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不错过最佳的市场先机。

北京大学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学、研一体贯通。方正于是以学校为基础,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有机结合,使北大雄厚的智力资源能够较为方便地转化成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力量。

1993年以前,方正的技术依托是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究所无论在科研设备方面,还是人才配置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首先,研究所内设有国家汉字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良好的科研开发环境为持续的基础性研究打下了根基,为形成长期的技术优势提供了源头。其次,研究所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能够不断地把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的理论转变为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现实技术。第三,研究所设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他们的工作为方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方正将产、学、研三者结合简化为产与学研两者结合。

1994年,方正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六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由此方正的“研”得到了加强,产与学研结合演变为产研与研学结合。

1995年7月1日,方正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研发基地——方正技术研究院成立,形成了研发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运转更为高效的产业发展新体系,方正产学研达臻完全一体化的境界,方正集团各公司、方正技术研究院、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三者不仅风险分担,而且利益趋同,堪称最佳搭配。

近10年来,方正产学研相协同,不但一直在本领域保持技术领先,而且充分整合资源,创造了远大于整合前价值总和的价值。使公司的技术和人才更有保证,延长了科研人员的技术生命;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充满活力,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把握科研方向,让学生从社会中发现最生动的科研题材。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的要求,2005年11月1日,方正跨媒体出版实现中心在北京印刷学院成立。这是方正拓展产学研发展之路,开始更为广泛的技术、人才和研发合作的又一创举。

归纳起来,方正的产学研模式有以下特点:

1、方正的产、学、研结合密不可分,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方正的产、学、研互为引导,互为支撑。也就是说,既可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研发,也可以就研发的成果开发到市场。

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学校和科研机构允许失败,以学研为主导往往导致产学研结合的失败,所以产学研应以产为中心,学研围绕着产提出的课题研究开发,产处于主导地位,因为企业从应用创新出发,与实际联系紧密,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

然而方正由于学研的目标非常明确,专门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开展工作,因而其研究成果几乎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3、方正的产学研模式不断创新。除了上述的例子外,日本方正的销售服务前台在日本,研发后台在国内,同样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