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现代文翻译,《隆中对》全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08:52:23

前言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描写刘备在南阳求贤与诸葛亮时,诸葛亮给他的大战略构想。诸葛亮是当时南阳的名士,号称卧龙,能得到这样称呼的人士相必非同凡响。诸葛亮自幼博览群书,熟读兵法,富有全局战略眼光,虽然地处偏远山村,但对于当时全国形势了如指掌。《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构想,得到刘备的认同,然而千古名篇却存在着二个重要的疏漏,正因如此,才导致蜀汉最终二世而终,如此的结局肯定不是刘备所希望。

隆中对现代文翻译,《隆中对》全文翻译(1)

《隆中对》翻译过来如下:

自董卓以来,天下诸侯混战,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靠的是人谋,曹操实力最为强大。孙权家族三代人很好的治理江东,且有长江天险,这是可以争取的伙伴而非对手。荆州是战略要地,但刘表守不住,益州是天府之国,刘璋生性软弱。那么刘将军应该乘机占据荆州,再设法吞并益州,利用天险守住益州与西戎结好,与南方夷族通好,再与孙吴结盟共同抗拒强大的曹操。等到曹操有乱之时,派一位上将军从荆州,刘备从成都同时出兵夺取天下。

隆中对现代文翻译,《隆中对》全文翻译(2)

刘备三顾茅庐

1、《隆中对》第一个漏洞忽视了荆州与益州存在巨大的天然阻隔,难以逾越。

《隆中对》中提出要同时拥有荆州与益州,文中的地理环境只提到了"保其岩阻","保其岩阻"是指占领益州后对益州北部的重要关隘而言,只要守住益州北部的剑门关就能确保益州北部安全,然而却没有提及荆州与益州之间难以逾越的自然地理屏障。

荆州处于四川盆地之外,荆州与益州之间的陆地交通在三国时代,受制于崇山峻岭的阻隔,往来进行军队调动极为不便,蜀道难以上青天正是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荆州与益州地区没有山川阻隔,荆州有难,从益州发兵最迟十天就能到达。当关羽在襄阳之战失利,荆州被东吴夺取后,真正能够进行救援的兵力部署只有上庸城的刘封及孟达军可调,这个上庸已经是经过稳定后形成的布局,可想而知荆州一旦有难就会成为一块烫手山芋,然而即便是这个上庸城,也是处于偏僻之地,上庸位于襄阳以西的群山之中,从上庸起兵要翻山越岭三百公里路程方能到达麦城,而此时的襄阳已经被曹操重兵占据,一旦上庸动兵,襄阳曹军出兵上庸则上庸必然难保,由上庸派出的救兵被断了后路也将成为深陷重围的孤军,受到曹操与孙权的南北夹击。

隆中对现代文翻译,《隆中对》全文翻译(3)

荆州的地理环境与四川是阻断的

《隆中对》只提到夺取荆州,但却没有考虑荆州与益州之间是被高山阻断的客观地理条件,这种客观环境是人力所难以轻易克服。最终按照《隆中对》的设计,把神州第一上将关羽给殁于荆州麦城,虽然有廖化冒死一路突围,益州从得到消息到做出反映,根本就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战败无法营救。

2、《隆中对》第二个漏洞,刘备的主要权力机构设在成都

从《隆中对》可以看出,应该是指将蜀汉政权的核心机构即国都设在成都,当天下有乱,刘备率众进入秦川,而荆州的上将军同时出兵进攻河南宛城洛阳等地。双管齐下进攻曹操以夺取中原,问鼎天下。现在上将军因为关山阻隔被迫孤军奋战,那么定都成都也合理么?

《隆中对》的战略应该是同时控制四川的益州与湖北的荆州,问题是益州的成都与荆州两地相距千里,这两个州郡都是当时的大郡,而《隆中对》中诸葛亮是将成都做为未来蜀汉的国都,同时还要牢牢控制住荆州,这个难度是相当的大。荆州地处中原的南部,紧邻曹操的控制区,荆州地处九州的中心地带,北邻曹魏,东边又与东吴相邻。荆州的地理条件基本上无险可守,又处于九战之地,刘备集团是当时三大集团中实力弱小的一家,开始是屯兵于刘表的新野城,利用曹操与孙权的火拼巧夺荆州,按理上说孙权也应该有荆州的一份,现在刘备独自占据荆州就与孙权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隆中对现代文翻译,《隆中对》全文翻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