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600字英文版,飘读后感500字英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7 09:57:34

初读《飘》,是20岁出头。再次拿出这本书,是2022年初一次偶然和朋友们聊起之后。读起来依然非常喜欢,一边读,一边就心潮澎湃想写点东西,因为里面有我喜欢的人,疼惜的人,向往的人,和爱过的人,更有一个热气腾腾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南北战争及战后的岁月。这个时代,前承美国建国,后启19-20世纪,为美国后来一马当先领跑世界打下了基础。书里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爱情里的冲突和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冲突。

一、冲突的爱情

从16岁到28岁,主人公思嘉经历了两个爱人。第一个是希礼。这是个谜一样的男子。整个佐治亚州的男孩子都热衷于骑马赌钱打架,他却看书旅行听音乐;整个州的男孩子都拜倒在风情万种的思嘉的石榴裙下,他却爱和相貌平平的未婚妻媚兰谈论一些大家听不懂的事情。在很多年里,这个男人一直是思嘉心里那个可望不可即的存在,他像一个有魅力的玩具,她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哭着喊着想要那个玩具却要不到。他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反感战争也断定会打败仗,但他依然为了主义而参军。他不愿意帮助思嘉管理木材厂,但依然因为媚兰的要求而答应了思嘉,然后把厂子管理得一团糟。他不愿寄人篱下,却只能寄人篱下,因为他无法养家糊口。能让他养尊处优的旧世界毁灭了,新世界又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思嘉对他的深爱,在他的妻子媚兰死时戛然而止。媚兰,思嘉冒死从亚特兰大救回家乡的媚兰,和她一起掩埋北佬士兵的媚兰,所有人都信任尊重而她自己嫉妒着的媚兰,在思嘉心里,媚兰比希礼更重要。她们竟有某些相似之处,能惺惺相惜,能舍命帮助对方。那该死的爱情蒙蔽了思嘉,让她一直把媚兰当做情敌。直到媚兰死时,思嘉才发现这一点。媚兰死后,思嘉重新审视对希礼的爱,想想战后经历的这些事,终于明白“我所爱的东西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世界上并没有那件东西”。年少时的爱情至此幻灭。瑞德是那个真正懂她的人。同样是南方的贵族,希礼和瑞德这两个男人差别太大了。希礼是白月光,瑞德则多了一些世俗和野性。他不顾及舆论,不在乎主义,无所谓正邪,一贯用最直接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标:搞钱。他阅女无数,但思嘉的出现改变了他不结婚的想法。他懂她,也爱她,发现只有婚姻才能留住她时,他和她结了婚。思嘉和瑞德是同类,但要说起对对方的了解,显然瑞德高出不少。瑞德从第一眼见到思嘉,就感觉她和自己熟悉的那些女人太不一样了,被她吸引,深知她内心所想,但思嘉呢?她向来把几任老公当做实现目标的工具,对瑞德也不例外。当她最后终于明白她爱的是瑞德,瑞德也爱她时,婚姻已经伤痕累累。

因为不了解希礼而错爱。

因为不了解瑞德而错过。

思嘉是怎样一个姑娘呢?要说谋生,她精明强悍,但对待感情,却一直又任性又迷糊。这种冲突的原因,作者一开始就交代了:思嘉的母亲是法兰西的海滨贵族,父亲是爱尔兰暴发户。这样的两个人阴差阳错走到一起。淑女和女汉子这两种特质,在思嘉身上不断冲突着。母亲教育她要做一个淑女,于是她需要表现得矜持高贵时,装得像个淑女,骨子里却是父亲的基因:简单,直率,自我中心,充满活力。战后,家园被毁,像牲口一样在田里劳作,保全了全家十几口人。去亚特兰大像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做生意,吃苦耐劳又有头脑,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父亲当年也是一穷二白,挣得了一份大家业,战争使他家败落,战后思嘉再次从一穷二白跻身富裕阶层。这是一个在任何天气下都能生存的奇女子。敢想敢干,聪明好强。有了这些优点,她的那些小小的缺点竟使得她更可爱了。

二、冲突的时代

小说一开头就是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前夕。这是美国历史上继独立战争后的第二次战争,也是唯一一次内战。打仗的目的是拒绝兄弟分家。兄弟间的矛盾说来话长。美国建国后,南北矛盾就存在。为了南北两方政治平衡,一直维系着“梅松--迪克逊线”,每增加一个蓄奴州,就增加一个自由州。

1780年开始,英国对南方各州棉花的需求量增大,于是南方种植园主需要大量的奴隶来劳动,奴隶被禁锢在南方种植园,北方的企业主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此为矛盾之一。

当时北方的工业品质量比英国工业品差很多,只要是正常人都会选择价廉物美的英国货。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只能对英国进口的工业品课以重税,英国则报复性地对南方各州出口的棉花也课以重税。税收太轻,对北方不利,税收太重,又对南方不利。此为矛盾之二。

矛盾日益尖锐,南方怒了:一两百年前咱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要是玩不到一起,就分家好啦!打算退出联邦。但北方不愿分家,1860年北方势力的代表林肯当选总统,就职演说中,为了安抚南方,林肯表示无意推动废奴运动。林肯也真心这样想的,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所以,废奴并不是当时联邦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但几经努力,政府也无法获得南方的信任,眼看着分裂不可避免。

1861年4月,战争打响。一开始南方占优势,男人们纷纷参战,女人们在后方保障供给,打了几次胜仗后,南方人看到形势大好,以为战争马上就会结束,甚至有人弃学弃工去参战,生怕忙完了手头的事,仗就打完了,没机会建功立业。

北方慌了神。为了扭转局势,林肯在战争次年发表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人类所有战争的核心目的都是利益,但每次战争有不同的外衣。这一次,它的外衣叫做“解放黑奴”。既然解放了,就不必再跟着旧主人,南方的黑奴纷纷逃走。这样一来,南方的力量被削弱,英法等国也转而支持北方。形势开始逆转。南方人慢慢发现不对劲,如同《飘》里描述的:前方的战士来信说补给不够,没粮食没弹药,大冬天光着脚行军;城里越来越多的女人穿起了丧服;战地医院里的伤员急剧增多;70多岁的老头也应征入伍,没有寿终正寝,而是马革裹尸。形势越来越严峻。葛底斯堡一仗后,南方军迅速败退。又过了一年多,战争以南方失败而告终。

战争结束就能松口气了吗?不,更大的灾难才开始。正如弗雷得里克·道格拉斯所言,工作不是随着奴隶制的废除而结束,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看看战后的农场吧。亚特兰大沦陷时,思嘉千辛万苦带着媚兰和她刚出生的儿子逃回陶乐,看到的是满目疮痍:食物被洗劫一空,100多个田里的黑奴全跑了,只剩三五个家里的黑奴。全家人快饿死了,不得不像牲口一样拼命干活。生活刚刚改善了一点,时不时家里会闯进来一些北佬,烧*抢掠一番,全家又陷入饥饿的恐慌。战争使通信中断,农场成了一座孤岛,根本不知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唯一了解形势的窗口,是偶尔路过的逃回来的南方士兵,本就不多的粮食,被匀出来救济他们,大家也心存幻想,希望自己家的逃兵在回家的路上也能得到善待。

战后的南方重新洗牌。曾经穷困的白人和一些恶劣的黑人投靠了新政府,开始趾高气昂,抢夺原来那些农场主的土地财物。思嘉为了保全陶乐农场,来到亚特兰大。她不得不开店办厂来挣钱。农场主变成了工厂主。城市里财富也在重新分配,旧时代的有钱人现在不得不做点小买卖糊口,黑奴被解放了,但如何安置又成了新问题。也有一些黑奴不愿被解放,想方设法要回到旧主人那里去。社会动荡,三K党和政府经常冲突,流血事件层出不穷......打破旧世界容易,建立新世界却是千难万难。

对这个冲突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希礼说“我只能做我自己,因为我所求的是已经求不到了。我要旧时代重新回来,然而它永远不会回来。”思嘉则很喜欢新的时代。从前的日子太平淡,现在她过得风生水起,是亚特兰大最靓的妞最神气的生意人。瑞德呢?战时他穿越封锁线做投机生意大发国难财,战后和新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地呼风唤雨。

战争洗了一次牌,人们起起落落,然后各就各位。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