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训全文解释,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5:49:41

《天文训》,出自《淮南子》,是一篇关于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训文。

淮南子天文训全文解释,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1)

在《天文训》一文里,作者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阐述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象的形成原因。还较为科学地说明了五星、二十八宿的运行规律。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些知识并不准确。

本文选取《天文训》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淮南子天文训全文解释,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2)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清轻的部分上扬,就变成了苍天;

沉重的部分聚结,就变成了大地。

点评:「薄」是通假字,通「敷」,布散、分散的意思。「靡」是散开之意。

作者认为,天地未形成之前,混混沌沌,无形无象。后演化出宇宙,宇宙又演化出元气。而元气长出形态,轻者上扬成为天,重者聚结成为地。

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

天地相合生成的精气变成阴阳,

而阴阳聚合之气又变成了四季,

四季的消散之气则化成了万物。

点评:「袭」即调合、相合之意。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之气,集中则表现为四时,散开则形成了万物。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上古时代共工、颛顼二人争夺帝位,

共工因愤怒撞了西北方的不周之山。

就这样,撑天的柱子被撞折了,

而那系地的大绳子也被拉断了。

点评:「共工」为传说中的水神,是炎帝的后裔。「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二十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维」指系物的大绳子。

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

上天又分为九野,

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边,

它们距离地面有五亿里。

点评: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对应地上的州国,谓之分野。九野即对应天下九州。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

距离冬至四十五天时,

立春时的条风就来了;

条风到来后四十五天,

春分的明庶风就来了;

明庶风到来后四十五天,

立夏时的清明风就来了;

清明风到来后四十五天,

夏至时的景风就到来了。

点评:此为“八风”里的前“四风”:条风、明庶风、清明风,以及景风,分别为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和暖风。

淮南子天文训全文解释,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3)

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

景风到来后四十五天,

立秋时的凉风就来了;

凉风到来后四十五天,

秋分的阊阖风就来了;

阊阖风到后四十五天,

立冬的不周风就来了;

不周风到来四十五天,

冬至的广莫风就来了。

点评:此为“八风”里的后“四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以及广莫风。分别为西风、西北风、北风和冷风。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太阳从旸谷升起,

落在咸池里洗澡。

在扶桑枝下拂过,

这时候称为晨明。

点评:古人认为,旸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咸池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而扶桑是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必须要经过的地方。

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

升上扶桑,一天便开始了,称为朏明。

等太阳到达曲阿山的时候,称为旦明。

等到达多水的曾泉的时候,称为早食。

点评:作者认为,太阳升上扶桑枝头,就是黎明时分。等太阳爬上曲阿山,便出现在了地平线上。等太阳到达曾泉,才是早晨。

淮南子天文训全文解释,淮南子人间训原文及翻译(4)

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太阳到达桑野,这时称作晏食。

等到达衡阳山,这时称作隅中。

太阳到达昆吾,这时称作正中。

点评:太阳到达桑野之地时,差不多是早上九点。到达衡阳山时,已接近正午。到达昆吾时,就是中午十二点。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到达虞渊的时候,称作黄昏。

到达北方蒙谷山,称作定昏。

点评:太阳到达虞渊时,天色近黑。到达北方的蒙谷山,天已经黑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