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三寸金莲原文在线阅读,三寸金莲冯骥才全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6:34:39

剧版《三寸金莲》中的香莲

1、表层:封建文化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摧残

香莲的命运围绕缠足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要裹脚时对小脚的抗拒。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香莲见自己一双脚,变成这丑八怪,哭得更伤心,却只有抽气吐气,声音早使尽”,这时候小脚在香莲眼里是丑八怪,并且还给她带了身体上无尽的痛苦,为了逃离这份痛苦香莲甚至离家出走。

这时候的香莲有着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大众的变态审美中有自己的观点,并有反抗这种压迫的勇气。

但随着她进入佟家,成了这种陋习的利益即得者,她的自主意识开始受到侵蚀。

第二阶段,为了在佟家站住脚跟主动研习小脚。在佟家脚美就地位高,香莲意识到这点后开始主动跟潘妈学习调教自己的小脚。这并不比初缠足时轻松,不仅需要对脚重新捆绑塑形,还要学习各种小脚知识。这段经历可谓是以缠足为主的封建文化对香莲从身体到精神的再一次改造。

改造结束后,香莲成功拿下了佟家,却忘却了小脚对她的折磨,变的和周围人一样认同了小脚的美,小脚即是人生价值。

冯骥才三寸金莲原文在线阅读,三寸金莲冯骥才全文(5)

戏剧中香莲的形象

第三阶段,放足令来袭成为了缠足会领袖。进入民国时期后,受外来文化影响,国内掀起了放足浪潮,鼓励女人释放天足。香莲作为佟家的当家人坚决禁止家中女人放足,并拼尽自己全力在社会上与放足的风气对抗。她是缠足的坚定拥护者甚至领袖。

这一方面是缠足对她的意识影响已深入骨髓,另一方面缠足已久的她们放足后根本无法正常行走。缠足的裹脚布在束缚女人脚的同时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意志。一生攀附着裹脚带而生,早就丧失了自我意识的女人们失去了裹脚带就如同没有精神的空壳,根本无法独立生活。香莲也因此在最后自我了断。

有人说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段女性迫害史,也许太过武断。但以缠足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绝对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摧残。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大风气下,宣扬女子的缠足之美、无才之德、三从四德等等,以此麻痹女子的自我认知。就如冯骥才先生在书中写的“说假全是假,说真全是真;看到上劲时,真假两不论。”可见当时道德准则、文化风气的标准真真假假,混乱一滩。

2、中层:封建文化对个人意识的改造

《三寸金莲》表面讲了一个封建文化对女人迫害的故事,但追其根本这种扭曲的糟粕文化又何以延续千年呢?

冯骥才先生在他的自述中说“ 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是种更厉害的东西,就是魅力。它能把畸形的、病态的、人为扭曲的清规戒律,变为一种有魅力的美,一种公认的神圣的美的法则。当人们浸入其中,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丰富和完善它,由外加的限定变为自我限定,由意念进入潜意识。”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传统文化也类似一种小脚,符合当时人们群体思想观念的得以存活,而在此之外的被扭曲抛弃。就像潘妈指导香莲改造她的脚时,哪里凸出来裹哪里。

当众人意识都被改造的符合集体观念后,这种意识又反哺文化。像香莲那样认同了缠足文化后,便成了缠足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开始不自觉的丰富它维护它。即使这种文化是变态的、扭曲的,但在大环境的认同下,它还是能变成天经地义的社会规范。

冯骥才三寸金莲原文在线阅读,三寸金莲冯骥才全文(6)

封建文化中符合社会规范的小脚

书中给我们展示了这种病态文化的鼎盛之美,它不仅改造了女人们的意志,也扭曲了文人的思想。佟大爷等一众文化人以对小脚的博闻强识为荣。文人的诗词歌赋本应来自民间,描写民间疾苦或抒发爱国情怀或寄情山水,而现在沦为品女人小脚的载体。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人,思想及觉悟仿佛被那双小脚限制得狭隘扭曲。

整个社会扭曲的文化,在“美”的掩饰下,无声无息对人们意识进行了一场重塑,像牢笼一般囚禁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与心灵,而当时的人们毫不自知。

3、内层:意识觉醒与封建文化的抗争

在传统文化对个人意识改造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意识也在冲击着这个扭曲的封建文化。

清末年间,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天足会成立,旨在劝导女性放弃缠足解放天足。《三寸金莲》中香莲丢失多年的女儿恰巧是这个组织的头目。

香莲作为缠足会领袖与天足会领袖赛足,不幸败北,但幸运的找到了女儿。这个下一代人与上一代人的比赛也预示着古老的封建文化在新一代思想的崛起中没落。

作为天足会领袖的牛俊英幼年时得益于香莲的庇护成功逃脱裹脚,摆脱了封建女人思想的束缚。从小接受外来文化教育的她新潮、奔放、大方、自信,有着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后来知道香莲是她的母亲,也没有封建思想里宣扬的愚孝和愚忠,她就是她。

以牛俊英为代表的新思想,挣脱了封建文化的牢笼,这是年轻时还有个人意识的香莲与封建文化抗争的胜利。

冯骥才三寸金莲原文在线阅读,三寸金莲冯骥才全文(7)

清末受新思想影响的时尚女郎

全书从外向内给我们层层剖析了封建文化在不同阶段同个人意识的斗争,从统治地位到被新思想文化打败,其中文化与意识的微妙关系让我们启示良多。

三、关于现在文化的一些思考

“传统文化的惰性与魅力好像一张纸的两面,中间无法揭开。中国社会变革所遇到的困难,更难突破的是在中国人自身,在中国人内心。最可怕的是中国人对这种文化制约并无反省,即中国文化的自我束缚力。”——冯骥才

1、在现代快餐文化中独立思考

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技术让信息、思想得以快速传播,影响着更多人的意识。这些意识聚集起来形成规模便有可能发展成文化。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潜在的快餐文化雏形。因为快餐时代的言论和思想参差不齐,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下,它们的感染力强大非凡,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舆论的陷阱。就像封建时代的缠足文化男男女女都被它所洗脑。

这种快节奏下,我们更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不被廉价的意识捆绑,在众多文化意识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

2、辩证的看待文化和意识

缠足文化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荒唐至极,但在当时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在荒唐与正常之间,是时间给与了不同时代下唯一的答案。

我们都是时代浪潮下的逐浪者,在沉重历史逐渐远去的今天,我们尽享各种文化带来的思想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些文化会不会给我们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小,最后变成另一种“小脚”而被抛弃?又或者它们会不会渐渐扭曲变形,像裹脚布一样限制我们的发展?

正如冯骥才先生评价传统文化那样“传统文化的惰性与魅力好像一张纸的两面,中间无法揭开”,是不是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有这种两面性,真正决定它价值意义的还是在于我们的自身和内心。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