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古诗解释,玉壶存冰心古诗的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17:05:37

大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王昌龄在江宁丞任上为友人辛渐送行,写下了一首流传很广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

一、《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经常被人引用,后来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做“玉壶冰心”,用来比喻人的纯洁清白的情操。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诗解释,玉壶存冰心古诗的翻译(1)

尽管这句诗和由其衍生出来的成语,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仍然搞不清楚“冰心”和“玉壶”到底指的是什么。

著名学者赵昌平教授认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自南朝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一句。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王昌龄诗中的“冰心”与“玉壶”代指什么,可以参考一下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原文如下: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鲍照这首《代白头吟》是模仿卓文君的《白头吟》而作,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有才难伸,因为清白操守反而不容于世的郁结。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诗解释,玉壶存冰心古诗的翻译(2)

所以在诗的开头,鲍照就把自己正直、赤诚的一面比作向下坠着的朱红色丝线。而“清如玉壶冰”,则是在比喻作者本身的情操,就像是玉石容量中盛放着的冰一样,清白无瑕。

那么,在这首《代白头吟》里面,鲍照又为什么要用玉壶里面的冰,来形容自己这种清白的情操呢?

因为这里的冰,指的不是自然界冰天雪地里的“冰”,而是指封建时代贵族家庭,在炎炎夏日里用来消暑的冰块。

只有这种冰块,才会得到用玉制容器盛装起来的待遇。这种冰是供人食用的,因此它必然是非常干净的,不带任何污点与杂质的。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诗解释,玉壶存冰心古诗的翻译(3)

鲍照说他的情操就是这样干净,不含任何污秽与杂质,并且还和冰一样完全透明,任何人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不过王昌龄诗中的“冰心”和“玉壶”,看上去却和鲍照原诗中有一点不同。

二、“冰心”和“玉壶”指的是什么?

王昌龄的原诗是一首送别亲人的诗,当时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年过四旬,在事业上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河岳英灵集》中说,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

看样子王昌龄在晚年的时候,曾经因为干了一些比较不拘小节的事情,被人诽谤、议论。因为上述缘由,有人猜测王昌龄在诗中提到“冰心”、“玉壶”是想自证自己的人品清白。

我们中国的古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直是精致的“文字游戏”。诗人们在创作诗句时,那些看似相同的字词,只要安放排列的顺序不同,结果意思就会大不一样。

更别说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在鲍照诗句的基础上,对鲍照诗句进行了增删,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句子。

王昌龄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和鲍诗中的“清如壶中冰”,从汉语句子的结构上来讲,要表达的重心完全不一样。

后者的意思是说,(我)纯洁清白的情操,就如同盛放在玉壶当中的冰块一样;而前者的意思则是——(我)那一片冰冷、干净的心,“现在”正盛装在“玉壶”当中。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诗解释,玉壶存冰心古诗的翻译(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