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节奏划分,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表达的意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11:59:00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学习“山外青山楼外楼”(《题临安邸》)时老师会告诉我们:“作者是在抨击南宋王朝的一种偏安黑暗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不过在读过越来越多的史载后,不少人却对诗中景象产生了向往,后世不少著名楼台也被冠名以“楼外楼”、人们却丝毫不觉得突兀和难以接受。

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节奏划分,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表达的意义(1)

一开始,人们都以为该诗作者林升是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墨客,很遗憾是,林升只是南宋文人中芸芸者之一罢,生平事迹亦不详。后人对其进行追根溯源的考古也是基于《题临安邸》这首诗的巨大影响力,最后结论也只是“苍南灵溪人、生活在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无获取过功名的记录”。

事实上,南宋文人的这种以文喻政、抨击世态的做法非常普遍,一是由于统治者对文人墨客的管制比较宽松、第二点却为很多人所忽略,就是相对比较安平富足的一个社会现状。

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节奏划分,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表达的意义(2)

唐宋两册《遗事》背后的繁华世态

历史上,五代时期的王仁裕曾写过一本《开元天宝遗事》记录唐代盛世时的逸闻遗事;同样地,元朝的刘一清也有这么一本《钱塘遗事》记载了南宋时期的相关社会状况。这两本“逸闻遗事”都存在着这样的背景共性、那就是“民生富足、社会太平”。

用今人话说,这也许就是“吃饱了没事做”,借古喻今、抨击时政就成了当时文人爱*事情,《题临安邸》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背后的偏安:王朝积弱非社会贫弱

从民族自尊角度看,南宋偏安自是一种耻辱,然而这样的“辱”多是基于靖康之耻、南宋士人倡导北伐也多出自这样的自尊心。“偏安”的缔造者宋高宗,我们能说他没自尊心么?若果没有的话,他或许早就投降了、也不会组织过多次抵御战争;作为皇帝,他的“偏安”也许有过太多纠结及全盘考量。

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节奏划分,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表达的意义(3)

“山外青山楼外楼”背后的百业实况

不考虑偏安背景的话,“山外青山楼外楼”无疑是一派盛世繁荣景象、事实上,一个贫弱的社会里也无法产生这样的盛况。我们可以说,从王朝统治、民族自尊角度,南宋王朝确实是“积弱”了,不过这样的“弱”却又与“山外青山楼外楼”形成了强烈对比,到底这是真贫还是假弱呢?

以近代范例来看,美国社会在历次“经济萧条”期间都衍生出繁盛的文艺景象,无事可*人们在家不是看书就是看电影,这在无形中也催生出“第三产业”的兴盛。从时人的角度出发,“失业了、没事干了”当然是一种经济危机,但后世经济学家就未必这么认为了:因为短暂的“经济失衡”,正是衍生其他产业的最佳契机,长远而看,这对整个社会无疑是具有相当正面意义的。

当代经济学诞生于美国,所以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待南宋,那时期绝非社会贫弱,而是世界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兴盛典范。人家老外自然不会关心南宋士人的那种自尊心,所以,“王朝积弱”在他们的社会经济概念中就不是个事。

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节奏划分,山外青山楼外楼全诗表达的意义(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