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车会在车里发呆,开车回家坐在车里发呆怎么回事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05-11 20:14:54

近日,读者陈女士在《中原地铁报》后台留言,述说了自己的苦恼,丈夫明明5点下班,到家也就6点左右,可是到家以后,他竟然不上楼,在车上抽起烟来,“起初我倒垃圾时发现了,没在意,说了他几句,可是现在更频繁了,他这是怎么了?不愿意回家吗?可是我们感情很好啊”。

为什么开车会在车里发呆,开车回家坐在车里发呆怎么回事(1)

(网络图)

针对这个问题,小编邀请了情感专家给予解答。

每个人都需要第三空间

社会学里面有一个概念:“第三空间”

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种空间中。

第一空间,是熟人关系世界,父母、朋友、妻子、儿女,都是在这个世界中;第二空间,是陌生人关系世界,萍水相逢抑或擦肩而过的人;

第三空间,是与自己的关系,你最真实的自己,高尚或者卑微的灵魂,*,脆弱,只要真实,都属于这个世界。

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我们都有意识。第三空间,是人们疏忽的,也是能为缺失的心灵带来圆满之处。心理学家认为,三种空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补偿心灵。

第一空间带来的是亲密补偿。渴望被关心,被认可,被鼓励,被温暖,自我价值,通过熟人的行为,凸显出来。这是一种亲密补偿。

第二空间带来的是社交补偿。人天然具有社交属性,这是因为,人类都会有一种群体认同。有时候,群体认同是基于地域关系,例如湖南人、广东人,出了国,是中国人;有时候,群体认同是基于某种价值观,例如佛教徒,例如自由主义者。和陌生人之间,通过一种非接触方式共同存在,并且互动,信仰,观念,彼此都可以得到确认,并且找到共鸣。

第三空间带来的是自我补偿。人有些时候总会有一些想入非非的思绪,飘然无止,却无法和任何人交流,没有人可以真正懂;也总会有一些不可为人道的叹息,甚至是一些说不出口的想法,无法表现在人前,例如,一位父亲,是不大可能在孩子家人的面前哭泣的。而这些,都只能自我消化。人之所以需要第三空间,是因为人是非常矛盾的生物:既希望一个人懂你,理解你,但又恐惧一个人看透你。在懂你与看透你中间,留下一片空间,是给自己的,要自己触摸,抚慰,理解。在这个空间里,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

关照他的脆弱,理解他的安静

社会中的男人,担负的责任很多,有人需要他坚强,需要他坚持,不能哭,要咬着牙前进;但没人会关心他的脆弱,关心他的无能为力,关心他加班到深夜的心累,关心他失败后在路边独自一人行走。而这些脆弱、无能为力,才正是你真正需要关心他的地方。

当他的情绪被忽视后,就需要一个第三空间,一个绝对自己可以控制的空间,来熨烫这些负面的、不能显露于人前的情绪。通过自我补偿,去弥补心灵。

这也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空间。这里安静的意义,不在于没有丝毫声音,而在于,可以选择,选择只听自己喜欢的声音。

这里的安静,意味着真实,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喜怒哀乐去主宰。

@明珠一颗:看到这个问题我都快要哭啦。我不仅喜欢把车开到家门口停一会儿,有时候我甚至绕过家门口掉个头奔外环。有无数个想不明白的夜晚,我一个人开着音响在高速上兜圈,放空完然后保持微笑地回去。


@卡萨布兰卡:别说开车回家了,在家吵架了,出来也是在车里坐着,不然去哪里?只有这里不用掏钱啊!去哪个咖啡厅茶馆不得要钱?


@黄小牛:我总觉得车是我的一部分,坐在驾驶座上,有种安全感。下班开到家门口,我有时会在车里放空好一阵,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做,就是发呆而已。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我自己。


@匿名:当兵三年,马上退伍了,在交出车钥匙的前一天晚上,吃了饭在车上足足坐了三个多小时。什么也没干,在哭。没有对部队的不舍,也没有对战友的不舍,只是对车的依恋。


@王飞:有时候累了,上楼都懒得上,就喜欢在车上睡一觉。


@没有毛的熊:自认定为某程度上的广场恐惧症吧,心理上,车里属于封闭状态。有时候能在车里待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并不思考任何问题,只是抽烟,听歌,感觉很放松。


@刘子:现在这个社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静静待一会真的很难,车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单独的空间。让自己有时间可以忧郁一会,安静一会,思考一会。


@张西婷:车是男人的女人,去哪里都陪着你,你总要有不忙的时间陪陪她,哪怕几分钟安静的时光。


@千南川:对于外地工作的人,车是自己的,租的房子不是,和车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yn yu:这就像上完卫生间了,也总想继续坐在马桶上,要不是打开的游戏没完,要不是一篇文章没看到最后,要不就是只有在卫生间的时候才是一个人。

记者 蒋晓蕾

编辑:树洞君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点个zan吧!

中原第一渠道媒体

郑州地铁全线发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