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包括的六个方面内容,教学管理的八个步骤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5:21:15

一、教学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1.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

(1)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目标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支配作用,同时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确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是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应做到全面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促进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性管理

(重视教学创新,引导和激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实验。)

2.教学管理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教学管理的规范和常规化,只有使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和常规化,才能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保证学校教学有序开展和持续开展,并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2)系统性原则

(教学管理是由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务行政管理共同组成的整体。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因此,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应该以谋求整体目标的达成为导向。)

(3)灵活性原则

(虽然中小学的教学管理要重视规范的落实与秩序的形成,但仍是具有个体差异和多变性的教学管理,并不能失去其灵活性,要因时制宜,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4)发展性原则

(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原则,教学工作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立足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的成绩考核,同时,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重视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识记。)

二、教学管理的内容

1.教学计划管理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教研组工作计划

(3)教师学科教学计划

2.教学活动过程管理

(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学生学业评价等环节。)

(1)备课管理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

(2)课程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教学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围绕上课来进行的。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好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3)作业管理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他对学生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增进智能,提高能力等都有重大的作用。)

对这一环节的管理要注重以下几点:

a.要指导教师科学的布置作业。

b.要加强组织有关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教学情况和作业负担。

c.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

d.要搞好作业评讲。

(4)学习效果评价管理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的考试和考察。考试和考察是检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首先考试和考察要有制度。其次,指导教师要认真准确的评定试卷。最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表现,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不足的地方,制定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的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是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主要包括边编排课表,编排校历和作息时间表,学习管理等内容。)

a.编班

b.编排课表

c.编排校历和作息时间表

d.学籍管理

e.提升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学会应用:编制一份教学计划)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即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系统的收集资料信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及价值判定。

2.教学评价的功能

(1)积极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通过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实现,教师对教学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其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科学,教学行为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2)激励调节功能

(教学评价结果为被评价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若采取恰当、积极、具有建设性的评比和反馈方式,能够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

(3)检查诊断功能

(通过对教学工作全方位的评价,能够发现老师“教”和学生“学”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工作的进展和不足,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有效和无效因素,确定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对教师“教”的诊断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学”的诊断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

(4)反思总结功能

(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看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引发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高自我分析和自我监控能力。)

3.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性质

a.定性经验评价

(根据评价者的认识和经验,对被评价对象的成就或特征做出非数量的分析和评定,以及评价者从经验归纳出发,对被评价者做定性的评估,诸如等级法,分析法等。)

b.定量分析评价

(评价者把评价目标分解成体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把这些重要因素转化成评价指标,并构成指标体系,根据指标和指标体系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评价侏儒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

(2)按评价的标准

a.绝对性标准评价

b.相对性标准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评价的作用

a.定位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前对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也叫预备性评价或安置性评价,如开学考试。)

b.诊断性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或者每一个方面要达到的实际水平,做出评价,一般侧重于绝对性标准评价法,其重点在于实际水平。)

c.形成性评价

(也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局部的教学目标作出评价,以便做出及时的教学调整,其重点在于反馈调节和改进。)

d.总结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了后,对教学过程做出的评价,其主要作用是对教学效果做总结性的评价,重点在于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程序

A.预备阶段

(首先是教学目标条件分析。其次是制定评价方案。第三是建立评价组织。)

B.实施阶段

(首先要收集信息资料。其次是分析评议评分。第三是综合整理汇总。)

C.分析和反馈阶段

(首先是形成综合判断。其次是向有关方面反馈评价信息。)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

——教学资源意义:教学资源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2.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程…

(2)本土文化辅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历史人物,民风民俗,企事业单位等都是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要充分加以利用。)

(3)校外场馆辅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公共空间:各种博物馆,科技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