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来历,拼音怎么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20:54:05

说起汉语拼音,笔者当年一直以为像笔划一样只是汉字本身被发明时的附属产物,直到后来英语的学习,才知道拼音的字母是来自于英文而不是跟着汉字的发明而产生的,为什么明明关系密不可分的两者差距如此之大?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英文字母和汉字的结合而致使汉语拼音的诞生的呢?

汉语拼音的来历,拼音怎么读(1)

这些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说起,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的舰船利炮击碎了民众一直认为的“天朝上国”的大梦,这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几千年文明古国的落后。经过了一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终于找出了中国落后的“秘密”,国家的落后是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缘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盖因中国百姓学习汉字太难。汉字不像西方的拼音文字会说即会写,汉字独立于语言之外,笔划繁难,难以普及,致使国民识字率低下教育落后。此番论调的出现,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至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然而这种“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却使汉字的改革出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随后,威妥玛拼音法的面世,再到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拉丁化新文字的出现,都为当时的扫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拼音方案自身都存在着致命缺陷,汉字的同音不同字、拼音方法本身读音的不准确等问题。

汉语拼音的来历,拼音怎么读(2)

这种各类拼音法并存的混乱局面,引起了*的关注。于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简称“文改会”),期间,从拼音方向到民族形式,从字母的书写到汉字的简化,意见的分歧,各种方案的不完善,一直都没有形成一套令人满意的拼音方案,看着文字改革即将进入死胡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遂于1955 年10 月15 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一个改变中国文字改革进程的重要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就是被誉为我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当时,准备赶回上海上课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周有光,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让他留在文改会。尽管周有光的老本行是经济学,但解放前他就曾在上海参加过推广拉丁化新文字的活动。

同一年,就在拼音方案小组的委员们对“何谓民族形式”争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周有光以一篇名为《什么是民族形式》的文章标定了民主形式的论调。在文中,周有光这样说道:“民族形式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习惯培养的时期。经过培养,胡琴可以变成国乐,旗袍可以变成汉服,外来的字母可以变成民族字母。对于英语来说,拉丁字母也是外来的字母,用它来拼英语,便成了英国的民族形式了。汉字的形式不适合字母要求,世界上最通行的是拉丁字母。我们与其另起炉灶,还不如采用它。”

汉语拼音的来历,拼音怎么读(3)

此后不久,周有光便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立下了汗马功劳。藉此,经过*主席深思熟虑的赞成票后,于1956 年2 月20 日,《汉语拼音方案( 草案)》出台,草案明确提出:“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目的,是要设计一套拼音字母和写法规则,来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8 年2 月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

就这样,汉语拼音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7年1月14日,我们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与世长辞,享年112岁,也许我们对他知之甚少,甚至说不是他的离世我们都不会知道他对于汉语拼音的贡献,即使这样,他对于启蒙教育的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使用汉语拼音的人颂扬、铭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