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想你歌曲完整版,不要想我歌曲完整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2:38:55

如果是你,你接不接?(设计图) 制图:刘越

如今职场的一部分岗位,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界限似乎无法严格切割。有人认为,微信作为社交工具,无形中让渡了使用者的私人空间,让不少人“压力山大”。

“要么早上起来特别早,要么就是晚上特别晚给你发信息,这种行为我真受不了。”——电影人邢老师。

“无事先沟通的突然电话,工作时间之外发工作相关的消息,特别是要求我立即做出行动的消息,会让我觉得手足无措。但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通知或者问询,还是可以接受的。”——工程师悠哥。

“下班后或周末夺命连环call,找不到人就打电话和语音,很没有礼貌和边界感,这个事情在领导身上经常发生。”——编辑谢清雨。

对于下属们的“怨声载道”,领导分成两派。作为一位英年早秃的资深语文老师兼年级主任,欧可可表示他要珍惜自己和下属们为数不多的发量,坚决做到少操心。“在工作已经明确布置下去的前提下,下班时间领导最好不要发微信给下属,我也不喜欢下属在午休、晚休的时候给我发微信。”

而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新闻行业来说,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大家都是人,领导加班也累。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我也不想在下班的时候去跟下属对接工作,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以8小时为界。”卢老师说。

不过他认为,这种困惑并不仅仅是当下的时代特征,“现在科技发达,你感觉生活跟手机深度绑定,但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就有类似情况发生。还记得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吗?50年代没有手机,工厂领导要开会,照样会派通讯员去家里找你。”

学会好好交流 是职场之道

“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收到’。”

不要再想你歌曲完整版,不要想我歌曲完整版(5)

如此沟通太“上火”了。(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只隔了一个办公室,他却不回你的微信消息;

明明大家用的都是每秒10M-12M的WIFI,你的同事却活得像个刚通2G网的冲浪菜鸟。

有一种“好好交流”,叫“请勿已读不回”。

“微信沟通到一半,前一秒还在,后一秒瞬间掉线的人,真是让人发自心底的赞(生)赏(气)。”——摄像师孟奎。

“我给他发信息不回,却看到他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不能忍。”——艺人统筹高远。

“我前公司的某中层领导,看到微信从来不回复,趾高气扬地找别人来通知我,让我去找他一趟。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闲得慌,想找人聊天而已。”——策划鸡腿。

“曾经和一个部门的平级同事对接工作,这人说完上句没下句,不及时反馈,怎么问都不回,让人非常生气。”编辑谢清雨说,“如果当下有要忙的事不能及时沟通,麻烦打声招呼,大家都会谅解,切忌玩消失、用意念回复消息。跟这样的人交流前期工作就得一两个小时。”

而比起“已读不回”,“钓鱼式沟通”也让人无语凝噎。职场对话不是开盲盒,信息互换需透明。有一种“好好交流”,叫开诚布公。

“加了好友后,不坦白身份信息,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无法让人放心合作。”——艺人宣传来喜。

“打招呼用‘在?’,然后不说具体啥事,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公关Ina。

公关从业者岳野分享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因为其他人乱推名片,他被早前互相删除的前公司同事加上了微信,场面一度尴尬。

“删他的原因是,这位同事喜欢发‘有些事想跟你沟通一下’,然后就没下文了。”岳野认为,一次性把需求说完整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必要的能力,“非要等别人回复他之后,他才会提出具体要求,这人是个弹簧吗,你弱它就强?”

你有正确的职场边界感吗?

“你犯错我受折磨,谁给你的自由过了火。”

不要再想你歌曲完整版,不要想我歌曲完整版(6)

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计图) 制图:刘越

有人曾调侃:“如果一个地方同事含量超过了60%,那么不管这个地方原来是干什么的,它现在就是职场了。”而在职场中,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最高级的尊重。

“不打招呼就加他人微信不太妥当,微信作为一个比较个人化的社交平台,添加对方的时候还是提前询问一下意见再加比较好。”——记者小曹。

“布置任务的时候单刀直入,用命令口吻会让人觉得很没礼貌,尤其是一些平级间的沟通。”——编辑谢清雨。

“发暧昧的视频、图片、表情包比较没有边界感。有一次我和异性下属沟通时,不小心发了一个‘抱抱’的表情包过去,超过3分钟就撤不回了,尴尬了一段时间。”——年级主任欧可可。

而对艺人统筹高远来说,朋友圈总是成为职场微信社交准则的“法外之地”。

“有些同事喜欢在朋友圈的评论里口出狂言,不看场合地抖机灵。”在高远看来,领导、同事都能看到的情况下,朋友圈更像是一个半公开平台,过度的调侃并不合适。

此外,他极度抵触截图这种行为。高远认为,转述对话内容和截图传播聊天记录是两个概念,如果内容是在吐槽领导,后果会更加严重。“可能你只是调侃性地说‘领导今天真是把我给整疯了’,当下并没有恶意,截图传到领导手上,性质可能就变了。”

“还有人会把截图发朋友圈,他虽然给你打上马赛克,但是熟悉你的同事和领导都知道这个微信头像是谁。”

作为领导本人,卢老师也并不赞同此类行为:“如果是普通的工作部署,想图个省事的话未尝不可。但如果其中包含比较情绪化或者个人化的内容,有可能给被截图的同事带来困扰的话,就不应该去截图。”

不要再想你歌曲完整版,不要想我歌曲完整版(7)

都是截图惹的祸。(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不难发现,在所有受访者提出的职场微信社交准则小tips中,从保留彼此的私人空间,到在交流中维持礼貌,皆离不开尊重、专业、互相体谅这三个关键词。

英国法律史学者梅因曾在其名著《古代法》中谈道:“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诚然,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微信自在随心的社交属性在职场这个限定范畴之下,需要有所收敛。

不学礼,无以立。人是群居性的动物,职场微信社交依旧是“社交”的分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做到律己、敬人,或许是保持高质量职场微信社交的不二法门。

刘越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