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跟小刀哪个长,铅笔橡皮和小刀比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5:39:49

铅笔跟小刀哪个长,铅笔橡皮和小刀比较(1)

散文:回忆童年曾用过的笔

文:杨晓光

  1971年我上小学,村里已经有学校了,只不过校址选在简陋的庙房。“破四旧”只推倒扔掉了庙里供奉的泥胎(泥塑神像),宽敞的庙堂物尽其用做了村童学文化的学堂。那时上学就像当时朴实无华的生活,不讲究仪式感。我记得奶奶用羊肚手巾(毛巾),给我抽了个钱搭子一样的书包,收紧口酷似软沓沓的羊肚儿。里面装着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削铅笔的小刀,一个奶奶用针线装订的白报本,我就美哒哒地上学了。

刚开学没发新课本,其实也用不着课本,老师将“*万岁”写在黑板上,我们按照教鞭的指点,跟着老师朗读,再按照笔顺一笔一划地在练习本上抄写十遍,这就是《语文》第一课。从一数到十,再从一写到十,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则构成了完整的《数学》课。老师让学生回到家制作“计算器”。用一根紫荆条弯成弓状,弦上穿缀十颗草苏(带壳薏米),做十以内加减法算数,一粒一粒数草苏即可轻而易举地完成作业。

我们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学生,下课跑跑跳跳费鞋底,上课写写算算费铅笔。我们小心翼翼地练习使用铅笔刀,将削好的铅笔在鞋底上磨细了笔芯。买了新铅笔,手指肚大小的铅笔头也舍不得扔,铅笔头用小刀破开,取出短短的那点铅芯,从用过的练习本上撕张纸,将笔芯卷起来还能勉强写字。后来央求奶奶给我买了塑料伸缩铅笔,把笔头取出的铅芯装进伸缩笔,即可自如使用了。放寒假回秦皇岛过年,父亲带着我从朝阳街百货公司,给我买了个小白兔悬笔刀,削铅笔实现了“自动化”,再不用担心铅笔刀划破手指了。

三年级开始学写毛笔字,教我们写毛笔字的是徐祖国老师。在庄下徐老师与我同辈分,他见人笑脸相迎,一笑俩酒窝,深得奶奶的好感。奶奶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水笔(毛笔)、砚台、墨条和仿影(字模),这文房四宝都是爷爷生前用的挚爱之物。爷爷作为杨氏钱庄的账房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的专用仿纸软而薄,颇像糊窗格的窗户纸,放到米字格的仿影上,握住毛笔运用腕力照着模仿。毛笔和铅笔,握笔写字完全不是一个套路,那毛笔是软的,墨水是湿的,我刚开始学写毛笔字,不是写得东倒西歪,就是涂得一塌糊涂,长一笔短一笔,粗一划细一划,不成字形。一位名叫秦华的女孩描仿影,横平竖直自见笔锋,老师给的红圈最多。课堂上介绍写字心得,她说诀窍就是按老师要求手腕用力,让笔“立起来”,自己的腕力来自于给家里拾柴火时,用力按住菿耙子。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练习写毛笔字,自恨平时帮着奶奶拾柴火太少。此时自怨自艾毫无用处,只能由老师手把手地教写大字,自己从中用心体会书写力道和门道。后来慢慢写熟练了,我的大字也写得有模有样了。离开了仿影的拐棍,也能自己照着写上一段课文。

写毛笔字的同时,开始使用钢笔。我用的第一支钢笔,是在回秦皇岛过春节时,一位芳名大咏的漂亮姐姐赠给我的礼物。后来大咏姐嫁给一位小她十多岁的帅气老公。时至今日,惟愿借此文章,再次真心祝愿大咏姐晚年幸福。犹记得那支钢笔有着豆绿色的笔杆,金黄色笔帽,藏头型的铱金笔尖,钢笔的笔囊吸满一管蓝墨水,能保证几天的书写使用。当年若在胸前衣兜别上一管钢笔,自带一股有别于他人的神气和书卷气。与铅笔比起来,钢笔不仅用起来方便,而且看上去气派。那支铱金钢笔别在胸前陪伴我多年,课堂上写笔记,在塑封笔记本上写日记,给远在城里工作生活的父母写家信,它立下汗马功劳。

那个年代的圆珠笔属于稀罕之物。圆珠笔的可贵之处在于,既不像铅笔那样需要小刀削修铅芯,也不像钢笔需要经常汲取墨水,不用担心冬天冻住无法使用。笔管里面配置一根笔芯,油墨写完了换芯就行了。方便又实用,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我的圆珠笔,是父亲回昌黎县晒甲坨老家,看望我和奶奶时送给我的。它拥有黑色的笔杆,火炬形状的笔帽,这不仅在当时,即便放到现在,其样式也同样新颖,同样会令人喜爱。我对这支圆珠笔一向爱不释手,却由于九分钱一根的笔芯,一直舍不得用它。况且圆珠笔芯质量不过关,要么掉珠,要么油墨尚未用完就写不出道道了。那时六分钱一本练习册,八分钱一斤米醋,九分钱能买四五根铅笔。于我而言,太过昂贵了。完全比不得现在,圆珠笔芯一买就是一打,随意买随便用。

回想起来,我用过的笔不外乎上述几种。在如今普及电脑的网络时代,早已实现了无笔化书写,无纸化办公。其实,作为书写工具的笔的变化,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无论用怎样的笔来进行书写,都意味着文明的传承与历史的赓续,也是文化的衍进与不断创新。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个用笔人的责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