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30万什么水平2022年,存款20万是什么水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3:37:27

文|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专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的总体原则,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完善“双支柱”调控体系,加强宏观审慎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健全金融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特色金融,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中国金融的全球竞争力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价格上,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结构上,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操作上,适时降准降息,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下行。降息方面,央行全年两次下调OMO与MLF中标利率,累计降幅达0.2个百分点;三次下调5年期LPR报价利率,累计降幅达0.3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的下调有效引导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05%的历史低位。降准方面,央行于四月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进而传导至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面对美元飙升带来的人民币贬值,货币政策两度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个百分点;适时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其从0上调至20%。“稳汇率”政策的适时使用,有效弱化了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市场预期,维护了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国际地位。

完善“双支柱”调控体系,加强宏观审慎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自从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部署以来,央行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今年,宏观审慎顶层框架初现成效,房地产金融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逐渐完善。19家商业银行被评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资产规模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0%以上;平均不良率1.33%,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40%,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金融供给体系。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金融供给体系。自2021年起,央行加快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超7万亿人民币,余额为5.4万亿人民币。下半年,央行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来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截至三季度末,该工具总投放6743亿元,推动社融与中长期信贷的企稳向好。

正文

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反复扰动,稳健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稳定,支持了宏观经济大盘企稳复苏。

央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今年以来,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三季度末,央行净投放资金2680亿元。其中,逆回购净投放2680亿元;MLF净投放为0;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约5000亿元。此外,央行依法上缴1.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通过财政渠道足额投放,在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落地的同时,也起到流动性补充的作用。在此影响下,DR007从年初的2.02%到下调至1.48%。四月份以来,DR007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出现罕见“倒挂”,并持续至今,表明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充裕。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利于保持信贷增速的稳定性。今年二季度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信贷需求转弱,贷款增长一度有所放缓。对此,央行两次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支持金融机构在审慎经营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加大贷款投放;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并已取得实效。三季度,信贷走弱的不利局面明显好转。最新数据显示,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274亿元;同比增速10.6%,增速在连续下降三个月后出现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25万亿;同比增速11.2%,触底企稳迹象明显。

存款30万什么水平2022年,存款20万是什么水平(1)

存款30万什么水平2022年,存款20万是什么水平(2)

今年以来,央行适应潜在经济增速变化,主动调降政策利率水平。与此同时,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条件。

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OMO与MLF两项政策利率,累计降幅达0.2个百分点。在“市场利率 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下,LPR与贷款利率随之下调。其中,5年期LPR报价利率累计降幅达0.3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降至为4.05%(8月),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LPR的下调有助于刺激信贷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呈大幅下降趋势。从房地产融资的角度看,在目前居民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大的背景下,LPR调降有助于给存量按揭贷款释放红利,提升居民消费预期,稳定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LPR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延缓居民降杠杆节奏,并在房贷利息节约下提升消费预期,助力消费回升。新一期LPR的下调,将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积极作用。

存款方面,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硬骨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稳定。自2021年6月,央行优化存款利率上限形成方式(即: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以来,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逐渐缓解,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明显优化。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推动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利率的下行,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存款30万什么水平2022年,存款20万是什么水平(3)

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保持弹性,较好地促进了内外部均衡。今年,美元指数在联储大幅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直线攀升,一度冲击110大关,创下近20年来的历史峰值。在此情形下,非美货币全线贬值,英镑、欧元等国际货币露出疲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也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仅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并表现出双向波动特征。

为防止单边贬值预期的产生,在人民币贬值加速的4月与8月,央行在坚持外汇交易的风险中性和实需原则的基础上,适时适度运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有效管理预期。具体来看,央行年内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3个百分点,释放外汇流动性约300亿美元,释放出清晰的“稳汇率”信用。9月,央行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并召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稳定汇市。

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末,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强弱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1.03,与2021年基本持平;人民币年化波动率保持在3%-4%,持续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来看,年内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人民币表现出的强势特征,为国内货币政策争取到宝贵的自主空间。

存款30万什么水平2022年,存款20万是什么水平(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