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7:22:54

谁也没能想到,一个连死去的父母都没钱埋的人,竟然当上了皇帝,想必连剧本都不敢这么编。

朱元璋就做到了,开局一个碗,兄弟全靠捡,仗着一群淮西子弟,推翻了元朝,怒刚陈友谅张士诚,建立了大明。

不得不说,朱元璋创造了一个奇迹。

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1)

古人信这些东西,能够干成事的人,都和普通人不一样。原本这些所谓的“天子”之说,是用来忽悠普通人的,忽悠得久了,竟连自己也都信了。

当年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完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功绩。这样的功绩也让秦始皇一度信心爆棚,认为自己既然完成了万古无一的功绩,就一定能做到一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比如说“长生不老”。

而朱元璋呢,经历了数个朝代之后,他倒是不再干长生不老的荒唐事,而是将别人走不通的路,又拿过来自己走一遍。

藩王分封制度,无数次被证明有隐患的制度,被朱元璋又拿出来在大明玩,父死子继挺好的制度,朱元璋创造性的非要传给孙子……

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2)

朱元璋一顿操作猛如虎,但他依旧也没能将大明王朝带出300年的瓶颈去。除了他制定制度时充满创造性之外,给孩子起名字也一样有水平。

明朝皇帝的名字让朱元璋操碎了心

朱元璋从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了天下之主,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坐在那天下之主的位置上,琢磨的东西格局就大了起来。

朱元璋要在明朝设立藩王制度,一代代分封下去,如果大明朝真能无限传递下去,那大明的天下就真的成为了朱家自己的天下了,因为藩王实在是太多了。

啥东西就怕多了,多了会有两个坏处:1、多了会乱;2、多了也就不值钱了;既然多是必然,那么如何避免混乱,就要走一走脑子了。

否则,都是朱家的子孙,谁和谁是一辈的,弄错了总归是不好,闹出大笑话就更贻笑大方了。

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3)

所以朱元璋在给后代起名字的时候,便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朱元璋有24个儿子,他分别按照姓 辈分 五行字的方法,来制定起名规则。

辈分字每家分别制定了20字,能够轮回20代,再配合后面的五行字,只要是掌握了这个规则,就能够分辨出到底谁是谁家的孩子,祖上是不是一个老祖宗。

朱元璋为了儿子也真是操碎了心了。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两个字,全是木字旁,例如朱标、朱棣……

而且那20个字,每个儿子的也不一样。像朱标的就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而朱棣家的则是: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样一来,只要是第二字相同的就是兄弟,通过第二个字的位置,就能轻松地辨别出此人的大小辈分。

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4)

那么,将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写出来,又能够发现什么神奇规律呢?

16位皇帝的名字连起来,又有何神奇的规律

上文也说道,大明江山也没有突破封建王朝300年的怪圈,明朝自从朱元璋建立再到崇祯帝殉国,一共流传了16代。

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按照顺序排列如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通过朱元璋制定的规则,就可以轻易看出,这些皇帝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又能看出什么规律呢?

从他们名字中的第二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是朱元璋哪个儿子的后人。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坐上皇位的,而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没有符合起名的规则。

大明王朝的几任皇帝分别是,大明王朝各代皇帝的排列顺序(5)

通过这些名字最后一个字尾部偏旁的变化,就可以轻易看出皇位之间的传位变化规律,到底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

只要是第三个字的偏旁发生变化,就是父子传递,第三个字的偏旁相同,就是兄弟之间传递,这就是那条神奇的规律。

后记

由于朱家子孙越来越多,而古人又特别在意避讳,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字不够用了。为了继续按照这个原则往下起名,就只能去发明新的字来往上凑。

这些字出现的初衷,仅仅是为了适应朱家子孙起名的要求,可随着之后的发展,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字还在其他领域起到了效果。

最起码,造出来的这些字,为元素周期表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朱元璋帮了大忙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