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概括,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9:19:51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广州、福州、时白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附件)。

(3)影响:政治上,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根本原因——要求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赔款军费各200万两白银;增开十个通商口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等。

《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赔款增至白银各800万两。

(3)影响:丧失了更多权益,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加剧了统治危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3.甲年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激发中国各界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促使列强在全世界争夺殖民地和市场。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的权益。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在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滑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等。

(3)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英美鸦片,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①原因:列强侵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清政府统治腐败;自然灾害不断;西方文化的影响。

②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天京变乱——重建核心——天京陷落。

③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时间:1853年冬。

内容: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评价: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

目的:振兴天国。

时间:1859年。

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教育上,开设新式学堂等。

评价: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3.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口号:“扶清灭洋”。

(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反映了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但使其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带有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4)评价: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页,显示了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盲目排外反映了强烈的近代化性。

3.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1.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领导:丘逢甲、徐旗领导台湾义军与刘水福黑旗军并肩作战。

(3)结果因缺乏清政府支持,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斗争,展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抗日战争(1931--1945年)

(1)原因:①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征服满蒙的计划。②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中国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史实: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府;

1935年华北事变,威胁平津;1937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3)中国军民的抗战

①抗战初期

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②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考点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1.史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意义:(1)国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国际: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