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番茄田艺术,博乐市番茄田艺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5:57:31

作者: 孙升国

时光茌苒,日月如梭;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时在2022年1月25日,农历小年,合家团聚的日子。

这里是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兴华社区的邱庄北巷,一个极其普通的居民区。包含春节、这应该也是邱庄北巷240多户的居民们在此渡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因为这里终于要拆迁了。自2019年,兴华社区居委会就开始启动该片区拆迁事宜,历经三年,费尽周折,一朝实现,大家终于得偿所愿,欣喜慰藉。

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清晰如画,于是便想着整理记录下来,名曰《邱庄北巷记事》,也算是对那些曾经的过往的一种怀念和记念吧!

毕竟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奋斗和生活。

诸城番茄田艺术,博乐市番茄田艺术(1)

一、福缘

一条河,名曰扶淇河,市中心的位置,横贯南北,将山东省诸城市分隔东西,这是本市的母亲河。在我小的时侯,这条河还是自然形成的状态。宽广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河水,裸露的沙滩,还有一片不太大但也很茂密的森林。大水的时侯,奔涌的河水一路北下,穿城而过,汇入潍河,流向大海。水小的时侯,小溪湾湾潺潺,鱼翔浅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侯,家家都没有什么太阳能、热水器之类的,整个夏天,这里便是洗澡的圣地,当然,还是专属于一群光溜溜的男人。河的东岸,则是一个热闹的自由市场,逢五逢十,人来人往,车来马(驴)往,很是热闹无比。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这里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己拓宽,两面堤坝高筑,桥梁林立,人设拦水工程已让河道常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恰似人间天堂。河道蜿蜒崎岖,所以,现代人又称这里为九龙河。

诸城番茄田艺术,博乐市番茄田艺术(2)

此去向南三里,便是本条河的源头,三里庄水库。因水库的南部,是本市的南部山区,是以水流汇集于此,孕育了扶淇河的生生不息。

此去向北三里,耸立着一座高达几十米的高塔——诸城市电视塔。建造时感觉很高,但现在看起来不像原来那样的高大了。塔的顶部,是一个圆球状的旋转餐厅,坐在里面就餐或观赏,从高处浏览一下全市的风光,特别是扶淇河的婉娫,一定是一件特别开心快乐的事情。每当夜幕降临,电视塔的灯光与全城的灯火交相辉映,尤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深情地注视着身旁的巨龙,呵护着身下万千的子民们,一眼百千年...

二、起源

古人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名峻的高山,但川流不断的一条河流,足以养育生生不息的人们。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条河的东岸,市政府经过规划改造,在原来自由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建成了县城最大的龙城市场,以及商贸城、九龙商城等商贸区块,每天穿流不息的人群演绎着商贸的繁荣景象。

龙城市场的西对岸,原来还是一片农业用地,归属于诸城市邱家庄子村。大约是在1986年左右吧,市里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求,便在沿河西岸划出了一片土地,用于安置城里的一些需要拆迁的居民。来这里的人们,大多是一个叫副业大队,现在叫第一居委会的居民。

诸城番茄田艺术,博乐市番茄田艺术(3)

说起副业大队,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原来都是一些在城里做买卖生意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便把这群人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副业大队的组织,散居在县城不同的地方。没有农业生产用地,居民们吃国家供应粮,每人每月二三十斤的定量,粗细七三分,能有个基本温饱。大体记得队里还有几个工厂,比如摩托车配件厂、麻袋加工厂(所在还有一座小楼,人们都叫麻袋楼)、大粪厂等。这群人便是人们口头常说的"城里人″。

响应政府的号召,这群人便开始了一场大的迁徙之举。

三、福址

建房,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那时。一是缺钱。那时的人们是没有什么大的积蓄的。孩子多,挣钱的门路少。很多家庭的孩子上学只能上到初中,能上高中的,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找一个厂子做临时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便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一些勤劳的人们平时就会见到一些破碎的砖瓦石块、木料等捡回家,放在靠墙的某个角落,为的就是将来某一天盖房的时候能用上。二是缺材料。因为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跟不上,水泥、钢筋等主要物资缺乏,如果不是走后门、托关系,是很不容易买到的。即使买到了,有些不是大厂生产的,质量也不是很好的。

记着开始建房的时侯是在夏天。地里的玉米、豆子等农作物还在生长,但也等不到它们成熟了。于是,先得到地皮的人们便开始了划线、挖地基等工作了。

我家原来居住的是四间房,经过父母努力争取,得到了七间房的地皮。但我家兄妹四人,从长远子女成家立业打算,显然是少了些。于是在父母据理力争下,又争取了二间房的地皮,不过是有偿的,每间房地皮又缴了二千元,等于是花钱买了二间房的地皮,兄弟三人每人三间。没办法,那个时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

各家各户都在倾尽全力,精打细算的开始建家大业。有的请建筑队建房,有的亲戚朋友会建筑的,便请来帮忙,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只为了早日住上新家。

这里的土质很好,简单的挖出来,用水和一下,又黏又软,是天然的砌砖的材料。那时候,由于水泥的短缺,好多居民是不舍得全部用水泥建刻房的。房屋的后墙,通常都是25cm的主要的承重墙,因为厚,所以可以用泥土、再加一点石灰,便可以用来砌墙了。关键是地下半米的地下,还有一小层的沙土,挖出来,正好建房用。我家的房子,有一部分沙土就取自这里。

过程是艰难的。记着我前排的一位老兄说过,他自小父母双亡,硬是靠自己的一双手,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其中的艰难,是可以想像的。

一至二年之内,鞭炮声便陆续响起,其中包含着对上梁大吉和乔迁新居的祝福。邱家北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庄诞生了。

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邱庄北巷人同样如此。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法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伟人*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此时,耳边畔响起了一首属于那个时代的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

四、喜庆

幸福的生活是相似的。

人们结村而居,重大的事情无异于结婚、生子和过大年了。

那时的老人们子女多,又没有其它的房子,全家老老少少生活在一起,很是热闹。特别是遇上谁家有喜事,邻居们便相互来祝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最热闹的当属结婚了。那时是不兴去饭店的,当然也请不起。在家里搭一个蓬子,再请一个大厨,㶽碗瓢盆不够就向邻居们或亲朋借一下,再购置一些肉菜等,便可以开工了。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那满巷飘荡着的饭菜香,便时时勾引着人们的食欲,闻着味就能吃掉一个馒头。

诸城番茄田艺术,博乐市番茄田艺术(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