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花轿的民间说法,抬花轿专用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2:12:58

抬花轿的民间说法,抬花轿专用词(1)

在过去,我们常听人说,娶媳妇要用八抬大轿。那这八抬大轿算是娶亲的最高规格了吗?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轿”的名称起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古代的轿子,一般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等等。而旧时讲究明媒正娶,须由夫家用八个人抬的大花轿迎娶新娘,这八抬大轿也是那时娶亲的主要内容。而“八抬大轿”这个词,在现在看来,颇具讽刺意味,指过于注重形式,摆架子。

当然,除了娶亲时允许用八抬大轿。其他时候由于官品的不同,轿子在形制上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如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

抬花轿的民间说法,抬花轿专用词(2)

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

抬花轿的民间说法,抬花轿专用词(3)

古代轿子的形制上也有规定。例如在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华的辇,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在京城内四个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两人抬的小轿。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

此外,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