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非瘟的猪多少小时开始排毒,感染非瘟的猪何时排毒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20:18:54

感染非瘟的猪多少小时开始排毒,感染非瘟的猪何时排毒(1)

当前形势:非瘟时代

自从2018年8月2日我国发生首例非瘟,至今给我们的感觉是非瘟满天下,网络、微信、业内人士之间,“非瘟”已经成为一个最热的话题!

其实非瘟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在于疾病带来的死亡,还有很大的一块是“恐慌”带来的损失!

非洲猪瘟的可怕在于我们对于病毒性疾病已经习惯依赖“疫苗”预防,药物治疗,当这两个“扶手”没有之后,我们进入“非瘟恐慌”时代!

冷静,疾病的传播三个重要因素:病原,传播途径,猪!

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非瘟的传播方式:“接触

发病猪与同圈猪的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感染物品的携带、传播等(车辆、人、肉、下脚料、物品、食品、衣服等)

非瘟的感染机制:【非洲猪瘟.王志亮】

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1-7天,发病后1-2天开始排毒!

非瘟的特色入侵手段:ASFV通过扁桃体或背侧咽粘膜进入颌下或咽喉部淋巴结,病毒从这里进行扩散引起病毒血症成熟的巨噬细胞更容易满足ASFV的复制!肺部巨噬细胞更容易感染!

中性粒细胞称为“机体天网”,原本是保护机体的,现在成为非瘟病毒传播的工具,是非瘟生存的港湾,因此运输传播就变得更严重。

我们能做什么?

“接触”传播——切断!隔离、消毒!严格执行!

外部与内部严格切断接触,必须接触的,要有缓冲地带,人员尽量不接触(包括递一颗烟!),场内人员严格消毒后方能回到工作岗位!

内部严格隔离:分小单区饲养管理,人员、物品独立使用(宿舍、食堂、衣服、工具等)

精准消毒:选好消毒剂、消毒设备、制定合理消毒程序

“感染”机制阻断:

空气消毒,控制鼻腔、上呼吸道粘膜感染。

咽喉粘膜、消化道粘膜保护:消化系统菌群平衡、粘膜完整,提高粘膜屏障作用!(优质发酵、益生菌类、丁酸钠、蜂胶等)

慎重选择激活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等中性粒细胞)的药物及添加剂。

科学消毒的关键点:

1、消毒的有效性:接触性消毒,“接触”是关键!

2、消毒的标准:实验室消毒浓度,不能准确指导环境消毒!消毒剂怎么“弥散”到整个空间是关键!

3、厂区内重视空气、水的科学消毒。

从非洲猪瘟的特点看消毒关键点

一、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广泛组织嗜性,所有组织均带毒,所有体液均能排毒,如唾液、呕吐物、呼出飞沫、粪便、尿液、血液、乳汁、精液等,因此病猪可瞬时向外排出大量病毒;

二、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使其可在各种物资中长时间存在,并保持感染性;传播方式多样,不好阻断。

三、人为的活动和影响极大加速了其扩散速度。特别是国内养殖环境复杂,不好统一规划控制。

四、非洲猪瘟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征,病毒可在环境中持续循环(依赖野猪和蜱虫等),难以清除。

五、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效率低,但是几乎所有物品都可能带毒且长时间带毒称为传播载体,因此,怎样有效的在养殖场内科学精准消毒、隔离、阻断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那么怎样的消毒才能对我们的帮助最大呢?

非瘟下的生物安全意识

ASF的总体原则:严格的卫生、生物安全和及时的诊断、果断处理能力!

非洲猪瘟可能的传播方式是食堂菜品,各种车辆(转猪,无害化处理,原料车、饲料车等)、饲料、空气气溶胶和猪群以及蚊蝇、鼠、虫、鸟类、精液、人员物资(含钱币、手机等常用品)等。

因此,养殖场小区域内严格隔离消毒是有效的,我们可以根据传播的方式及途径,制定科学和严格的消毒程序和措施!

选择更科学的消毒设备和消毒方式,关注更多细节的消毒

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金字塔,从最重要的圈舍到污区,保证单向流动,保证进入净区以及净区内的消毒是有效的;

划分小区单元性生产,保证生产过程中批次性全进全出,保证在此过程中圈舍及器物消毒的有效性以及人员的单向流动和避免接触。

饲养人员衣物,使用烘干消毒洗衣机清洗,避免交叉传染和水源的污染!

具体环节的消毒措施及消毒剂的科学使用

一、把好大门:把外来因素首先阻断

1、车辆及所有运输工具:建立科学有效车辆消毒通道,清洗,清洁,干燥(非烘干),冷雾化消毒,全覆盖、高粘附率、接触性消毒。

感染非瘟的猪多少小时开始排毒,感染非瘟的猪何时排毒(2)

感染非瘟的猪多少小时开始排毒,感染非瘟的猪何时排毒(3)

感染非瘟的猪多少小时开始排毒,感染非瘟的猪何时排毒(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