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平衡论什么意思,平衡论的意义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2:00:10

什么是地理经济学?

一般平衡论什么意思,平衡论的意义有哪些(1)

这就是地理经济学。研究地表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比如很自然的,我们发现地表资源分布不均,沿海河流水运更加便捷,平原地区具有大规模农业价值。这样就造成经济发展和分布的不均。进而形成集聚格局。其中有物质和人口流动的过程。

那么地理经济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而上(新经济地理学更明显)的思考方式,和客观探寻规律的视角。

因为地理经济学经过小几百年发展,已经成为包含许多流派和成果的大类。不只有杜能的古典区位论,还有新经济地理学的,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模型(D-S模型),核心-边缘模型,垂直联系模型,产业扩散模型等等。

地理经济学,还经历了计量革命和信息革命。目前地理经济学,加上先进的硬件技术,在处理经济信息、评估和预判上,已经非常成熟。具体也是有专业壁垒的计量,专业人才能胜任的技术工作,是正儿八经的理工科。

小到工厂选址,市场分析,大到国家经济布局,地理经济学有非常可靠和科学的运用。

有一点必须提,就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是第一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巅峰,是科学的前身,或者说形而上的才是科学(可验证)。

没有一个中国的理科生不懂逻辑。地理经济学专业的人,或者说凡是学术类理科生,这么多模型学了,再不懂什么是形而上,根本说不过去。但事实是什么呢?专业的基础,逻辑和形而上,远未被大众认识,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不能因为逻辑简单,就从小上学不刻意提。也不能因为形而上基础,就不对其重视。

什么是形而上?

就是抽象、公理、演绎、可验证的模型。我们先在纷乱的表象世界里,抽象提取信息,发现“基石定理”,也就是原始公理,依此逻辑推演,得出结论,再比照现实修正,最终形成理论体系。公理、理论、模型,必须对其所研究的范畴,普遍适用。此外,就是这种思考方式的先验性。

先验的推理是纯概念的、纯演绎的,除了逻辑上的恒真式和分析性的论断,它产生不了别的东西。它的所有含义,都从一些前提逻辑推演出来,都已经蕴含在前提里面。先验的概念和定理,是打开通道、通向完整掌握真实的思考工具。毫无疑问,它们本身还不是关于所有事物的真实知识的全部。但是,没有理论,或者说,没有先验的、一般性的科学理论,绝不可能理解真实的世界。

对于认识真实,形而上或者说科学,已经是目前,最牛逼的工具。所以说经过抽象、逻辑、形而上搭建的模型,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当你接收信息,大脑这台计算机去处理时,就是用操作系统去理解、去处理、去分析、去判断。

地理经济学怎么形成的?

地理学加上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因为传统经济计量,忽略空间因素。现在我们要更合理地处理现实问题,怎么办呢?在真正的地理学上构建。

什么是真正的地理学?抽象的,形而上的,有第一定律的地理学。

地理学第一定律:

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But near things are more related than distant things.

空间、区位、区域都是抽象概念。定律对于所有地表信息的分析,都是普适的。然后杜能提出杜能农业论。地理经济学就诞生了。

但总有地方不对劲。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什么?经济学有没有公理?什么才是经济学?

历史开了一个玩笑。

萨拉曼卡开启现代之门。古典自由主义,建立在人权、产权之上。亚当斯密揭示分工能提高社会效率,社会总财富不是金银,而是商品服务的总数。并呼吁减少管制,尊重私产,主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比起经济学,这些更像是观念想法。

斯密和这些观念是伟大的,经济学也按照斯密开创的框架,继续深挖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土地、地租理论、价格分析、收益回报......这些似乎构成了以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主的现代经济学。

但是,我们以为的经济就是钱,陕西土话就叫“账算活”。我们从经验中总结价格规律,但是没法预测,或者说没法百分百确定,将要发生什么。我们知道汇率如何如何,出口将如何如何,这也是从过往经验中得到的知识。无论多复杂的计量模型,在实用中,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太多。经济学是饱受质疑的学科。

因为一开始就错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账算活”的经济分析,远不是真正经济学的全貌。楼盖了几百年,回头一看,歪了。

形而上牛逼,无数经济学家,都试图用形而上方法建构理论。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成体系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但是,包括亚当斯密,都犯了一个错误,“经济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说上的”。这是大多数经济学扯淡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概念假设的完美自洽,在现实有用,但不多。

直到边际革命和主观价值论提出,才把对经济学的认识,提升一个档次。也就是我们的奥派经济学。

奥派经济学的全称,叫人的行为学。

主观价值论、市场经济、古典自由主义,才是奥派经济学的精髓。

奥派研究范畴,不只是“账算活”。或者说,经济行为是人发出的,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在人的行为层面上,理解交易和经济,奥派体系完全不同于,建立在假说之上的经济学,更是人的行为通论。张口理性人,就不要说懂经济学,太次了。

奥派是研究目的与手段的科学,从公理出发,演绎推理。奥派不涉及价值判断,甚至也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奥派只是告诉你,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手段能不能实现目的。当然这里的科学,必然和自然科学不完全相同。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先验的正确。

人的行为公理:人的行为都有目的。行为人的目的,是想以较满意的情况,代替较不满意的情况,他预料其行为足以消除,或至少减轻他所感觉到的不适。

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这个,第一性原则上,实现逻辑自洽。

奥派的理论,主要有四方面,均包含或隐含着人的行为公理:

主观价值论及人类行为学构成的方法论;

以主观价值和边际思想为基础的市场一般理论;

货币、银行及资本利息构成的商业周期理论;

企业家角色和主观价值论、知识理论和市场秩序理论构成的市场过程论。

一直奇了怪,主观价值很难理解吗?

主观价值论,才是最冷静、最客观、最不受主观情绪化干扰的,对事实的观察和陈述!

出于个人原因,我很想承认客观价值论,并思考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理论,和解的可能。我的结论是,地理、物质、产能、人口等等这些客观因素,尽管会给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计量的客观结果;在经济计量时,可以看作客观价值简化处理。但是价值的本质,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是人主观赋予的。

主观价值论,对正确地理解交易和市场经济,至关重要。

从主观价值得到的,一个经典结论就是,从来不存在等价交易

交易行为,依然遵守行为学公理。即交易双方,都认为赚到了,才可能发生。要是不理解主观价值,怎么会理解交易?怎么会理解市场经济?怎么会理解交易创造财富呢?

就是说双方都认为,各自行为所获取的收益,高于所付出的代价,交易才会发生。双方的主观价值,都变多了。这就是交易创造财富——奥派视角下的经济学第一定律。

事实上,任何行为,都可以明确讲出,目的和成本。甚至可以说,行为即交换

行为学公理在其范畴内,是普适的。

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由无数个具体的人,无数个交易组成的,繁荣经济的最佳手段。任何第三方干预,只会增加交易成本,有损于交易双方的利益。

第三方干预,也就是市场监管,是不是必要的?

我们学奥派经济学干嘛?就是给自己的处理器升级,就是提高理解能力,就是闭着眼睛能知道,一些行为将导致什么结果。

市场乱象,该不该从严整治?该不该稳定物价?该不该打击投机?该不该立法保护劳动者权益?这类问题,就是奥派经济学的入门题。

没有价值评判,奥派经济学只是告诉你,监管达不到你期望的目的

垃圾食品市面上消失了,消费者就吃得起健康食品了?是因为消费能力不足啊。低标准解决了低端市场的巨大缺口。质量是不行,但好坏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现象是自发的。质量不行就没有意义?T34干不过虎式重坦,T34就没有意义?

一般平衡论什么意思,平衡论的意义有哪些(2)

强制干预的后果,看得见的是伪劣品消失,看不见的,是仍旧存在的市场需求,是消费者要么苦一苦,要么为了购买“合格品”,支付更高的价格。看不见的,还有管制造成的交易成本上升,转嫁给了交易双方。结果就是大概率地下市场诞生,因为经营风险涨价,和缩减成本后更低的标准。安全监管没有解决市场需求——廉价能吃的东西。

还有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干预物价。打击乱涨价能不能解决涨价?当然不能。谨记市场价高,是消费者眼里的主观价值变高,是因为供给不足造成的。所以打击商人的行为不能达到降价的目的,反而会使供给更加不足。这么简单的道理,很难理解吗?

扭曲价值规律,更高的交易成本,人定胜天,涨价,黑市,失业,就是监管的道德?

当然你又将乱象,归咎于人性的恶。逻辑看上去自洽,但是,善恶是主观评判。万一人性不能简单被所谓善恶描述呢?你告诉我消费者节俭有什么错?商人迎合市场有什么错?人的行为,满足行为学第一定律,不过是行为人受限于现实约束,为了改善当下境况,在有限选择中,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优解罢了。我们都想达到高标准目标,市场需要时间,而管制却在延缓这个过程。

真正理解交易和主观价值论之后,自然就明白了。

市场对于“恶行”,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奸商的“恶”有没有底线?你觉得市场不行,市场起码是商人对消费者负责,换成下级对上级负责的模式好不好?懂的都懂。

所以商人不可能没有底线和原则。严重的安全事故,透支商誉,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市场上存活着的,一定是合理的。

而且从产权角度,商人有没有产权,有没有自由定价权?客户有没有选择权?你说你支持市场经济,怎么忽视产权正义呢?

买家觉得行,卖家觉得行,旁观者觉得不行。

从市场调节的逻辑,我们可以继续推进,市场的出清机制。欺骗消费者怎么办?效率低下,竞争失败怎么办?投资亏损怎么办?

*就好了。无限制兜底,就是对市场规则的不敬。成本不会消失,成本只会转移,最终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人有没有僭越规律的资格?

奥派处理经济学和市场的逻辑,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不论多么复杂的经济现象,都可以用行为学分析,组成市场经济的最小单元,就是每一个个人,及其交换行为。交换行为的收益,也不仅仅指钱,而是由行为发出者主观决定的任何东西。

以上是奥派简述。

回到地理经济学,这时候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地理经济学很科学、很正确、很理性,它提出来,就是研究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比如说工厂怎么选址,在某某地方该经营什么,一个城市的潜力评估,要不要修桥等等。就是说有这么一套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你作为一个学者,去科学分析,没问题。你作为一个经营者,去分析没问题。你把区域经济,当成手段去指导规划,在施行层面就出问题了。最大化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是目的,区域经济是科学的分析工具,市场经济才是能实现繁荣目标的手段。

没有地理经济学,长三角的灯泡就不亮了?跑船的看见大桥心里怎么想的对不对?关键问题是该倒的不倒,该建的没法建,为什么市场准入没有放开,你的经济体系,是不是按照市场的程序运行?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不了多长时间,形成的集聚格局,照样是最高效的,照样够养活一大批学者。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警惕理论概念的误导。经济人是假说,同样的,XX,XXX,XXXX,也不过是假说的概念。很容易在假说的逻辑闭环里迷失。除非回归事实,在踏实的地基上构建理论。

抽象和逻辑思维是智人特有的能力,有什么问题吗?你光知道亚式提出逻辑,古希腊之前,人思维都没有逻辑?对,抽象和逻辑从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过去不是,以后也不是。但不代表这玩意门槛多高。部落首脑,要组织社团,你猜他会不会抽象思考?名家思辨,你猜他会不会抽象?韩信带兵,你猜他会不会抽象和逻辑?住相了啊。

这也引出我的一个观念,高标准的认知,是属于少数人的窄门,是求知者对自己的要求。术业有专攻,没必要也做不到全民精通。但常识的普及,和尊重市场、产权的观念,却可以培养。

有影响能力的决策者,不受情绪化呼声干扰,是正义最后的底线。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