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交最新时刻表大埔至昆仑,大埔至西河最新汽车时间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5:03:24

从大埔县银江镇政府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约6公里,途中可见邱冠周院士家乡的指引。经过潺潺流淌的小溪,循着袅袅炊烟,一座群山环绕的古村落跃然眼前。

大埔公交最新时刻表大埔至昆仑,大埔至西河最新汽车时间表(1)

近年来,从昆仑小学走出去的学子发扬爱校助教的优良传统,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深山古村,文风兴盛。这个3000多人口的村落,从上世纪至今大约80年里,走出了两位院士、50多位现任、历任教授和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有着“一村两院士,一门十教授”的佳话流传。

“过去,我们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找到出路,只有走出去才能改变命运。”昆仑村村民、退休教师黄建中说,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昆仑村从古延续至今不变的深厚底蕴,造就了当地的人文蔚起、英才辈出。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教授村,寻找昆仑村崇文重教的传承密码。

始 于 明 朝

设学馆建学堂 历代重教兴学

“煮鱼不用姜,洗衫不用浆。”过去,当地百姓这样形容银江河水,印证了银江镇昆仑村的山清水秀。

“我们村不仅是山水好,各个姓氏都出了不少人才。”黄建中指着村里的院士广场自豪地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昆仑是教授村。

距离昆仑村委不远处,是该村修建的院士广场。广场里的文化墙上,刻印了从昆仑村走出去的院士,以及教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人才和专家主要简历及其业绩,这是昆仑村的文化地标,也是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大埔公交最新时刻表大埔至昆仑,大埔至西河最新汽车时间表(2)

昆仑村院士广场的文化墙上,刻印着从昆仑村走出去的院士、教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人才和专家的主要简历及业绩。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纵观昆仑村历史,文风兴盛由来已久。“一直以来,昆仑村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赋予了村民深厚的人文素养。”黄建中说,他对昆仑村历史颇有研究。

大埔公交最新时刻表大埔至昆仑,大埔至西河最新汽车时间表(3)

院士广场的石碑上,讲述了昆仑村崇文重教的历史。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昆仑村地处大埔西部,东邻大麻镇,西接梅县三乡,南连银村村、明德村,北倚阴那山。方圆十里有良田,人口三千余。据明朝《大埔县志》记载:“这里山脉盘旋,壤土膏沃,村民种植姜、瓜、芋、葫,厚获其利,俗称宝壤。”

“为了更好生存发展,从明朝开始昆仑村就十分重视教育。”黄建中说,明朝永乐年间,湖寮秀才黄清湖在寨子上设馆教学,这被认为是昆仑村学风兴盛的起点。

到了民国初年,欧风东渐,西洋文化不断输入中国。昆仑村乡贤黄照廷、黄伯屏向大埔县政府申请,在本村廖氏宗祠内办复元公学。“听老一辈人说,黄照廷、黄伯屏此举得到了乡人的赞誉,大家认为需要一座学堂才更方便造就人才。”黄建中说,现在的昆仑小学前身便是复元公学。

尔后,随着生源的增加,旅居印尼巴城的华侨张光演等人积极响应,于1923年选址筹资新建昆仑公立学校。学生人数一度达到数百人,昆仑村学生热爱学习的美名广受外界所知。

良好的学风、越来越多的生源,让昆仑公立学校开始声名显赫。为此,黄建中还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凡是昆仑公立学校小学毕业的学生到梅县东山中学读书都有免试权。”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昆仑村一度还集中了周边多所学校到村里办学。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学校扩建,昆仑公立学校不仅设立小学,并于1968年、1975年分别开设了昆仑附中初中部、昆仑附中高中部。学校师生人数达到了顶峰,有20多位教职工、学生600人左右。

“从上世纪中期至今的几十年里,昆仑村涌现出了从革命志士到国家院士、教授,从政界、商界到各行各业众多精英。”黄建中说,此外村里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经粗略统计受过高等教育的多达数百人。

闻 名 当 代

“一村两院士、一门十教授”佳话流传

穿过亭廊、绿草地,在院士广场对面,一座百年老校昆仑小学与其紧紧相连,从前身复元公学兴办至今已有百年。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百年风雨沧桑,为昆仑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黄建中毕业于昆仑小学,而今回想起来,还能记得玉兰花和月桂树,时而散发出诱人的花香,溢满校园。

这一所学校,改变了昆仑村孩子的读书环境,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其中“一村两院士,一门十教授”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在黄建中的印象中,邱冠周是一个读书很认真、很勤奋的学生,“我们都毕业于昆仑小学,一直以来他都是我们的榜样。”

如今,走出昆仑村的邱冠周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更早之前,学校还走出了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曾任东北电力学院院长的丘昌涛,让昆仑村崇文重教的传统声名鹊起。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村第一位教授廖志人,其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也是中国在医学方面研究比较早的一批教授之一。“几十年来,在廖志人的影响下,子孙后代中已经有了10位教授。”黄建中说。

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渐成一种社会风气,并在昆仑村有了延续、代代相传。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昆仑公立学校培养了丘昌涛、邱冠周两位院士,以及50多位教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涉及电力、医药、机电、地质、环境、行政管理等10多个行业,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昆仑村教授村的美誉也逐渐为人所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昆仑村的年轻人举家出外发展,如今在昆仑小学上学的学生少了许多,这座山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发展逐渐滞后。“相比鼎盛时期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00名学生,目前昆仑村只有小学六年级制教育,学生总共54名,60%均是留守儿童。”昆仑小学校长郭奕苗说。

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此近年来从昆仑村走出去的学子们不断回馈家乡,发扬爱校助教的优良传统,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

“现在基本每年都有乡贤回来看看,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郭奕苗说,去年昆仑公立学校百年华诞,学校门楼、铁艺围栏、篮球场、师生饭堂、教室、房间窗帘等得到乡贤支持,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为了激励后辈,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还建立了校史展览室,激励学子以杰出校友为榜样,争取培养更多各类优秀人才。”郭奕苗说。

大埔公交最新时刻表大埔至昆仑,大埔至西河最新汽车时间表(4)

新建的孔子像与教室遥遥相对,为了激励后辈,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二楼还建立了校史展览室。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虽然学生少了,但是崇文重教的传统没有改变,大家都想读书,争取出路。学校的教育氛围很好,农闲时村民坐下来聊天都会讨论谁家的小孩成绩好,要自家的小孩以学有所成的人作为榜样。”昆仑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余镜全说。

“家长们都很重视子女教育,老师受到这个氛围感染更努力教学。现在放学后,老师们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郭奕苗说,学校还有免费午餐,节省学生中午回家的时间,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学习。同时,村里老人还会义务到学校开展汉乐兴趣班培训,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更加广泛的兴趣。

学 风 延 续

各姓族人设立奖学金助学

崇文重教之风,不仅在昆仑小学得以延续,还弥漫到了昆仑村各个姓氏族人之中。当地雕梁画栋、庄重肃穆的各姓宗祠,充分发挥了助学育才功能。

记者走访发现,在昆仑村,有黄、廖、余、丘、房、沈、张、曾、吴等姓氏。每个姓氏都几乎有教授,因此各个姓氏都会互相看齐。

“现在村里大多姓氏都有自己的教育基金,用于鼓励学生努力读书。”昆仑村党支部*黄小林说。

昆仑小学副校长黄付华是黄氏教育基金的管理者,据他介绍,黄氏宗族筹款设立基金奖学已有10多年,“之前每年有30多名黄姓学子受奖励,从小学到本科生都有。近4年来主要以奖励高中及考上大专、本科的学生为主,其中考上本科的奖励200元。”

在此激励下,去年黄氏宗族就有10多名学生考上大专、本科,还有一名学生考上了复旦大学。

“过去昆仑村对文化教育就很重视,为了支持小孩学习,大家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拿粮食换钱,供孩子读书。”黄付华说,现在昆仑村以及各个姓氏专门设立了奖学金,村里小孩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现在昆仑村走出去的学生很多都从事教学行业。良好的家风学风在当地代代延续,续写教书育人新篇章。

“我们家三代都是教师,我父亲以前也是昆仑小学的教师,是他鼓励我回家乡的学校任教。”黄付华说,之前他也曾经出外找工作,看到家乡与外地教学环境的差距,让他有了回家担任教师的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家乡的小学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如今他和妻子都在昆仑小学工作,受家庭的影响其女儿也成了一名教师。

“老一辈人经常教育我们,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个思想对我们昆仑村的影响很大。”黄付华说,现在昆仑村从事教师职业的村民很多,仅黄氏就有10多位,“一些在外的乡贤从事教师职业后,有一定的条件基础,甚至还在珠三角等地开办了多家幼儿园。”

如今,琅琅书声在昆仑小学内回响,教学楼对面的文化地标院士广场安静旷阔,以教育为桥梁,小山村昆仑村的崇文重教精神仍在不断延续,并激励着当地学子,勤勉读书、自强不息。

■相关

昆仑村人才辈出

昆仑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文化之乡。这里有百年名校昆仑小学,从上世纪中期至今,村里涌现了50多位现任、历任教授和高级职称技术人才。其中,丘昌涛院士、邱冠周院士、黄达强教授等都是中国科技界的佼佼者,当地有着“一村两院士,一门十教授”之美誉。

◎一村两院士

丘昌涛

(1929年3月-2015年5月31日),广东省大埔县银江镇昆仑村晋谷人,教授,纽约科学院院士。

幼年在大埔县三育小学读书,1942-1948年先后就读于大埔县昆仑公学、大麻中学、三河中学、省立大埔中学、广州华南中学。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81年毕业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电力系统工程研究班。历任东北电力学院科研所长、院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电工数学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委会副主任,吉林省科协三届委员,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委,IEEE高级会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略协会会员,美国国际名人传略研究院荣誉研究顾问。1986年应邀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及兰卡斯特大学讲学访问,曾两次组织国际工程数学及应用会议。

邱冠周

汉族,广东大埔县银江镇昆仑村上深人,工学博士,矿物工程学家。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党委常委,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体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发展项目(973项目)生物冶金项目首席科学家。

1978年,邱冠周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1978年到1987年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邱冠周晋升为教授;1987年到1992年期间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副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冠周长期致力于中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昆仑村第一位教授廖志人

廖志人

(1892-1961年),留日医学博士。

1909年中秀才,同年考取清朝官办黄埔陆军小学,受辛亥革命影响参加了光复运动,赴香港参加同盟军,参与北伐。1913年被遴选赴日官费留学,1921年获日本公立冈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在汕头开和人诊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受聘广东省陆军总医院五官科主任(上校军衔),1941年冬回梅县开个人诊所,历时四年。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返汕重开个人诊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受聘汕头市工人医院任内科、小儿科主任,并历任汕头市医师协会副主任,汕头市医务处主任等职。

原标题:

昆山蕴玉书香远 仑水流金文风长

大埔县银江镇昆仑村被誉为教授村,走出两位院士及50多位现任历任教授和高级职称技术人才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何森垚

【通讯员】余灏

【作者】 马吉池;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