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最终形势分析,八王之乱最终形势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0:55:48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皇族之间的一场长达16年的动乱,这场动乱结束后,西晋国势衰微,为后来的“永嘉之乱”埋下了伏笔。这场动乱的主要参与者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以及部分诸王,即所谓的“八王“,这八王分别是:汝南文成王司马亮、楚隐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武闵王司马冏、长沙厉王司马乂、晋武帝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孝献王司马越八王。当然,在这场内乱中,参与的王不止这八个,但在《晋书》中将这八王汇为一列传,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想要了解八王之乱,我们首先得了解它所发生的背景。

八王之乱最终形势分析,八王之乱最终形势(1)

一、“八王之乱“发生的背景

1. 晋武帝大肆分封致使诸王尾大不掉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为了使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便大肆分封同姓诸王,试图保证江山的长治久安。从一开始,他便封了27个王,后来又增加至57个。诸王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以中央为中心得军事屏障网络。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司马家的政权,司马炎又任用宗室诸王掌握一些军事重镇的大权,如任用秦王司马柬出镇关中、楚王司马玮出镇荆州、汝南王司马亮出镇许昌等。司马衷即位后,先后又任用赵王司马伦、河间王司马颙镇守关中,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等。而这些人后来都无一例外地成了西晋皇族动乱的罪魁祸首。

分封诸王后,宗室诸王都拥有自己的军队,有着自己的训练组织机构,他们既是所属军队的最高统帅,又兼任地方的民政长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时间一长,当中央出现矛盾时,你很难保证其中的诸王有没有野心。再者,他们手下的一些幕僚,为追求荣华富贵,竭力怂恿诸王对抗中央,争权夺势,而州郡却没有一定的军队与之相制约,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最后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

司马炎分封诸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司马氏的统治,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他大量任用同姓诸王掌握外军,最终促使这些人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其结果是反倒削弱了中央集权,破坏了司马氏的统治,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八王之乱最终形势分析,八王之乱最终形势(2)

2.贾南风贪得无厌,使一场宫廷政变演变为皇族诸王争夺政权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其子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司马衷智力不太正常,因此,朝政大权完全控制在当时的太傅杨骏手中。而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又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晋武帝生前,她就以残酷暴虐著称,多次受到武帝的呵斥处分。晋武帝死后,失去了制约,她不安分的本性暴露无遗,企图从太傅杨骏手中夺取朝政大权。因此,她与楚王司马玮联合,司马玮于元康元年(291年)带兵入朝,诛*杨骏及其家族亲信数千人,并将杨太后废为庶人,将其身边的侍女全部撤掉,后又逼杨太后绝食而死。

观等受贾后密旨,诛骏亲党,夷三族,死者数千人。

诛*杨骏后,众臣又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重臣卫瓘共同执掌朝政,引起了贾后的不满。贾后心想:“老娘辛辛苦苦发动的这场政变,到头来却给别人做了嫁衣,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她又与当年六月发动政变,再次命令司马玮带兵*掉了司马亮以及卫瓘等。事后,贾南风又以擅*大臣之罪将司马玮给*了。贾南风的“一石三鸟”之计,先后除掉了与她争夺政权的杨骏、司马亮、卫瓘、司马玮等人,使朝政大权完全落在了她的手中。

至此,“八王之乱”中的二王司马亮、司马玮已经淘汰出局。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对于西晋王朝而言,这仅仅是一场宫廷政变,并未伤及国家根本,对老百姓也没有太大影响。事实上,贾南风掌权之后,西晋王朝经历了8年的平静发展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贾南风因与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不和,害怕司马遹当上皇帝之后自己将被清算,遂派亲信在许昌将司马遹毒害。至此,这份平静被打破。司马遹死后,朝堂震荡,群情激愤,宗室诸王蠢蠢欲动。四月,赵王司马伦在其幕僚孙秀的怂恿之下,利用禁军的不满情绪,命齐王司马冏率军入宫,发动政变,诛*贾南风及其亲信。

由于贾南风的贪得无厌,致使一场宫廷政变演变为皇族诸王内斗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拉开了序幕,一场惨烈的浩劫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演,给华夏大地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八王之乱最终形势分析,八王之乱最终形势(3)

贾南风剧照

战乱经过

1.三王攻司马伦之战

诛*贾南风及其亲信之后,司马伦野心不减,为了扫除障碍,*了反对他的大臣之后,自任相国,掌握军事大权,独揽朝政。在这期间,淮南王司马允因不满司马伦独断专行,起兵攻打司马伦,结果因兵败不敌被*。与此同时,司马伦发现司马冏好像对他有不满情绪,为防止司马冏反叛,他以诛*贾后有功之名,封司马冏为平东将军,令其镇守许昌,司马冏遂离开朝廷。司马冏这一走,对司马伦来说,等于是放虎归山,不久,他将为他的这一错误付出应有的代价。

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司马伦终于露出了獠牙,废掉晋惠帝,自立为帝。远在许昌的司马冏得知司马伦这一行为,气愤不已,他立即联合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另一边,河间王司马颙先与司马伦结成了同盟,并帮助司马伦镇压司马冏起义。但是,当他发现司马冏、司马颖的兵力强大时,他背叛了司马伦,反过来与司马冏二王结成了同盟,演变成了三王(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攻司马伦之战,向洛阳发起了进攻。

司马伦得知司马冏、司马颖二王向他攻来时,他立即任命手下许超、孙会率军3万,北渡黄河,阻击司马颖军。三月,司马冏主力与张泓军相遇于颍水,双方展开了激战,司马冏军因不敌张泓军而被迫撤退。当张泓乘胜追击时,司马冏又组织大军反击,张泓害怕被夹击,退营防守,双方展开对峙。

八王之乱最终形势分析,八王之乱最终形势(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