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对象和要求,精准扶贫对象的条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6:09:05

精准扶贫的对象和要求,精准扶贫对象的条件(1)

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还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艰苦时期,抑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地深化改革新时代。在脱贫领域依然存在着不够精准细致等问题,不仅危害个人长远发展,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因此,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斗,时不我待。

转变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立足之本。精准扶贫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它的有效实施影响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调整。乐业县的各级乡镇,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办法,严格精准识别,村民全程参与其中,进行监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群众满意;而43岁的闫耀杰家庭住房破败,交通受堵,房屋所在地质灾害严重,致使他因担心家人安全而无法外出打工,在扶贫的精准定位下,针对闫耀杰做出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向着以人为本,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这两个事例都体现出扶贫工作中精准的重要性,并展示了扶贫对象转变后的结果和意义。所以,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我们转变扶贫对象,制定相关办法,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精和准。

升级扶贫手段是精准扶贫的发展之要。当前我国乡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生活发展模式产生变化……这些喜人的成果无不向人民诉说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在推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仍不平坦,传统农业种植无法实施、缺乏有效劳动力、农地不足等,严重阻挡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究其原因:缺乏有效整体规划,存在政策冲突,很多土地被纳入国家农田保护范围,外出打工收入高。致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无形的产生诸多不良后果,扶贫手段的不足是关键。由此看来,我们必须把升级扶贫手段融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中去,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真正助力农民早日脱贫,奔向小康。

更新扶贫主题是精准扶贫的现实之需。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指出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培养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倡导企业、引导社会、动员个人大号新时期扶贫攻坚战。“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然而,当前社会却面临着扶贫主题单一、缺失,甚至无主体意识等一系列问题。浚其源泉,企业、社会、个人的主题意识不强,缺乏主人翁精神,对精准扶贫认识不深刻,长久以往,必将使农民失去希望,社会失去温度,国家失去人心。所以,我们必须更新社会主题,唤醒企业、社会、个人的主题意识,追随着国家的步伐,担起责任,像我们的江西省井冈山市委*一样,真抓实干,身先士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出新时代的无私奉献之歌。

实施精准扶贫,关乎国家发展总格局。它是搭建在农村与城市的桥梁,给人希望;它是照射在千万农民周身的阳光,给人温暖;它是农村与国家相连的脐带,传递力量。精准扶贫是国家的目标,社会的保障,人民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念,不惧艰险,砥砺前行。将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造福人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前迈进,实现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实发展。

作者:姬慧文(佳县)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