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纸为什么不能烧第二次,烧纸有烧二次的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5 01:31:29

清明节本来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但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的日子接近,后来三者就逐渐融为一体。

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

于是,清明节就承担了寒食节的任务,秉承孝道,祭祀先祖,给大家提供了祭祖行孝的机会。《礼记》说:

"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而"祭祖"算是践行的最后一个环节。

行动如果有了文化属性,就会产生仪式,在执行仪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应该做的和不能做的,这就是所谓的"规矩""禁忌"等。

烧纸为什么不能烧第二次,烧纸有烧二次的吗(1)

清明节祭祖,作为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仪式,再加上包含许多"禁忌"的话题,所以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忌讳"。

比如:祭祀是相当讲究风水和礼节的, 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等等。

烧纸为什么不能烧第二次,烧纸有烧二次的吗(2)

而今天要说的是一句关于清明节祭祖的俗语,那就是"一家坟,不烧两次纸"。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

也就是说,家人已经烧过纸了,同族的人就不用去烧了。或者是,兄弟两个不能分开烧纸祭祖,而是要一起去。

为什么要有这个讲究呢?很多人不能理解,按理说,不同的人,分批次给些纸钱,多多益善,岂不更好?

烧纸为什么不能烧第二次,烧纸有烧二次的吗(3)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句话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为了保持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团结、和睦。

在农村,清明节祭祖参与的人数众多,往往是一个家族同时去祖坟祭祖,这样一来,浓重的仪式感油然而生。

族人共同奔赴祖坟,先要恢复坟丘受损的地方,清理杂草,找块石头,将白色的纸钱压在坟头,摆好逝去长辈爱吃的果品,然后按照族中辈分的长幼,依次磕头。而且一个家族一起祭祖的人数越多,越表明这个家族人丁兴旺,而且大家都很团结。

烧纸为什么不能烧第二次,烧纸有烧二次的吗(4)

如果一家的兄弟俩闹矛盾,谁也不理谁,那么他俩对于这种可以碰面的活动一般就不会同时出现了,往往都是一种"你去了,我就不去,看见你就烦"的心理。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家坟,兄弟两人分开烧纸"的情况。

一家人闹矛盾,谁都不想搭理对方,更别说让他们团结了。本应该温暖和睦的家庭,一时间会变得冷冰冰的,于内于外都不好。

"一家坟,不烧两次纸",老祖宗留下的这句老话,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一方面可以教导后辈,一家人要团结;另一方面,及实施兄弟姐妹间有矛盾,通过一起上坟祭祖,增加彼此的交流沟通,有利于解决矛盾。

其实,这也是借助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来"迫使"人们不要犯了忌讳,照着去做吧。

读者们,关于这句话,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