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杨智超 吴彦志
“左前方发现隐显目标,射击……”1月上旬,第72集团军某旅新年度开训即开考。在实弹射击考核中,步战车、轻武器射击打破以往“全程正面射击”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靶标随机出现。作战支援营“神枪手”詹旭辉命中所有目标却被判定不及格,在该旅引发热议。
“寻找靶标用时过长,消耗子弹数量过多……”考官当场列出一条条不符合实战要求的扣分点,解开了官兵的疑惑。
此情此景,让装步八连八班副班长严浩若有所思——不久前,他们同样在靶标问题上栽过跟头。
那是一次综合射击考核,靶区内烟尘弥漫,随着隆隆枪炮声,一个个按目标形状等比例设置的木制靶标应声而倒。八班逼近“敌”一线堑壕,正准备发起冲击时,严浩突然观察到一个“敌”火力点。
而此时,一个运动靶标识的“敌”步战车恰好在“敌”火力点后侧数米处露了头。
“两个目标处在相近射击弹道,何不一起歼灭?”严浩迅速指挥火箭筒射手使用某型火箭弹对两个目标予以打击。随着一声巨响,两个木制靶标刹那间变得千疮百孔。
“一发弹摧毁两个目标!”全班战士格外兴奋,立刻发起冲击,成功夺下“敌”阵地。
走下考核场,严浩和战友们却傻了眼:靶标均被摧毁,还创造了“一弹双靶”的奇迹,为什么反被考核组判定为不及格?
“‘一弹双靶’再好看,脱离实战也不行。”考核组道出缘由:经过实地勘察确认,火箭弹恰好击中“敌”步战车和“敌”火力点之间的空地,火箭弹的破片虽然击穿两个木制靶标,弹芯却没有直接命中目标。如果到了战场上,仅靠飞溅的弹片显然无法对“敌”步战车和“敌”火力点造成有效毁伤,所以判定这两个目标均未被摧毁。
“靶子倒了就以为‘敌人’阵亡,这样的‘靶场思维’要不得!”这件事引起该旅党委的重视。随后的议战议训会上,大家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共识:考场连着战场,战场上怎么打,考场上就该怎么考。
为此,他们坚持实战导向组织训练考核,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编写实战化考评细则。在原有考核标准上,对射击毁伤效能、人员暴露时长、冲击路线选择等提出实战要求。既要“打得准”也要“毁得了”,既要“机动迅速”也要“保存自己”,成为考核新指向。
——更新考核评估技术手段。“对表”实战标准,在考场设置视频观测员,使用视频设备定点监控、无人机临空巡视,全过程分析记录考核细节。
寒风又起,凌厉似刀,又一轮射击考核打响。严浩带领全班展开进攻战斗,这一次,他们按照新的考评细则,既注重射击成绩,更强化实战意识,合理选择战术打法,最终取得全优成绩。
1月9日,该旅组织实弹射击考核。张毛摄
短 评
超越“靶场的胜负”
■魏 兵
靶子,几乎是我军所有官兵第一次实弹射击时面对的“敌人”模样。很长一段时期,一些官兵在靶子上检验和衡量自己的打仗本领。那么,靶子和真实的敌人到底“像不像”?
一次次炮声响过、硝烟散去,不少官兵认为:靶子设置得越难,练兵效果就越好;平时瞄准什么样的靶子,决定着战时能打什么样的仗。
不按实战练,打满分也没用。我们千万莫忘了,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不堪一击”、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不会还手”、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不耍花招”……我们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须臾不可忘记真正的“靶心”在哪里!
“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从广义来说,“靶子”就是战场环境设置,切不可一厢情愿、脱离实战。军事训练的要旨之一就是跨越时空,由“靶场”向“战场”移位、穿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和准备战争的军人,首先要超越“靶场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