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式热水瓶不自动打开了,气压热水瓶盖子维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9 09:30:40

张传发

翻盖式热水瓶不自动打开了,气压热水瓶盖子维修(1)

翻盖式热水瓶不自动打开了,气压热水瓶盖子维修(2)

我的故乡,典型的山区,农耕田地有限,几乎“十年八旱”,水稻、棉花、旱杂粮,能勉强维持温饱就算是好年头了。每逢十月,漫山遍野的荒草“波浪翻滚”,大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秋去冬来,这让我想起了故乡那曾经的“砍山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说“大集体”,但,那些不花钱的山草还得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每年的深秋,山上的荒草由绿变黄,也到了收割的季节,这个时候,生产队长到现场召开社员大会“分山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一轮一轮地“分”。有的人家“宽30米”,有的人家“宽40米”不等,从山脚到山头为其“长”,张家与李家,倪家与黄家,每十步二十步之间,草头打个“结”,算是“楚河汉界”,接下来,“各扫门前雪”……

天才麻麻亮,村民们便陆陆续续进了山,扁担绳子一放,“挥镰”不久是“挥汗”,开镰不到二三十分钟,砍下来的荒草便一字铺开,一列不够再铺一列,边铺边晒。一天到晚总是弯着腰,那一连砍草10多天,最大的苦楚是腰酸,酸得实在不行了,便直起腰板喘口气。

晌午时分,男男女女都在砍场吃午饭。除了米饭、山芋这类主食之外,红肉肯定都是没有的,上游人家还有干毛草鱼或海带鸡蛋汤,中游人家,有红烧东瓜、炒豇豆之类的,下游人家唯有“咸菜就饭”;这其间,少数讲究一点的人家,送饭顺带一只热水瓶,解决喝水问题,多数是随手山涧里捧几下子喝生水,容易染疾,所以,那个时代,不少人肚子里有蛔虫,常吃“宝塔糖”,屙出来的大便里有死去的蛔虫,粗粗的,长长的,白白的。

夕阳西下,女人们还在一个劲地埋头砍草,男人们开始捆草,一捆草十来斤,一担草有10捆的,有12捆的,14捆的,山上离村上五六里路,崎岖不平,行进中,就怕遇上路边的刺藤,它紧咬着担子上的草捆,你想往前走,就得死劲得拽。一趟下山之后,再去担第二趟、第三趟,那个时候,太阳早已下山,越走越黑,只能靠微微的月光前行,女人们一般只挑一趟下山,挑在最后的肯定还是那些男子汉。进门之后,鸡鸭已进笼,蚊子飞舞,孩子们还在等着父母做晚饭呢。

有道是,“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其实,在我们老家,山上的荒草也是宝。

当年,全县几十万人只有一个瓦厂,农村人盖房想买到大瓦,“难于上青天”,一般只有用稻草盖屋,但稻草易腐烂,一两年就得重新翻盖。可在我的老家,砍下来的山草,稍稍去叶,剩下的棒棒,有筷子那么粗,两三尺长,,倒铺于屋顶,厚厚的,再用钉钯拍得严实严实而平平展展,还禁烂,那真是“冬暖夏凉”,六七年翻新一次不算晚。

冬季农闲,不少男女起个大早,肩挑一两百斤的荒草赶往县城叫卖,随之,买回酱醋盐,或者扯上几尺布。感谢上苍的恩赐,大片大片的荒草山,不需下种,不必上肥,也不要下锄,村民们却能“荒草抵家用”。我二叔,1963年巢县一中高三毕业,中间夹了个“粮食艰巨”,我的爷爷奶奶就是靠卖荒草供我二叔上学的。

那年头,城里人做饭,多是烧草,因此,我们县城有一条街叫“草城街”,那是人们交易荒草的地方。如今,人们住楼房了,烧饭用燃气了,我的老家方圆几公里,荒山变成了闻名遐迩的“郁金香高地”,成了“花的海洋”,此乃沧海桑田。

翻盖式热水瓶不自动打开了,气压热水瓶盖子维修(3)

最忆是巢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