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能吃太子参吗,血压高的人吃太子参应该吃多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6 00:28:41


高血压是当下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国家疾病诊断标准为:未服用降压药物,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140/90mmHg。高血压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疾病范畴,其病因是多样化的,有遗传、环境因素(饮食、精神应激、吸烟)及体重、药物、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但主要是跟遗传、血管活性物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方面有关。

中医体质辨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四诊合参,以人们不同的体质状态分类进行掌握疾病与健康的整体要素,因人制宜的进行施治。现代以来,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

高血压能吃太子参吗,血压高的人吃太子参应该吃多少(1)

笔者团队的研究初步发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患者根据各自所属体质进行自我调养,可有效控制血压,同时也可对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简单方便,可更好的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下面就谈谈高血压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正确选择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如何结合中医体质辨识进行自我调养:

一、生活方式干预

1.保持正常体重。如超重肥胖,要控制体重,将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2,这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都有益。

2.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g为宜。

3.补充钾盐: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群体里,检测出盐敏感者的几率是28%~75%,高于血压正常的群体。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更是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盐敏感致使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很可能跟体内钙、钾的缺乏以及胰岛素发生抵抗等方面有关。

4.戒烟限酒。

5.增加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力,稳定血压。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降低收缩压4~5m Hg,舒张压2~4mmHg。

二、在上述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体质辨识个性化调养

1. 平和质

(1)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性情温和等为主要特征。

(2)平和质是指身心健康且对自然、社会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当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可能出现剩下的8种偏颇体质。平和质调养以上述生活方式调整为主。

2.阳虚质

(1)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以温补脾肾,通阳化湿为原则,可服用肾气丸、巴戟天、桂枝等;秋冬注意保暖,可适当泡温泉,每日按摩气海、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高血压能吃太子参吗,血压高的人吃太子参应该吃多少(2)

3.阴虚质

(1)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平时可口服杞菊地黄丸,服用麦冬,地黄等;饮食宜清淡少油,忌煎炸油腻,可每日按摩神门、三阴交、太冲、内关等穴位。

高血压能吃太子参吗,血压高的人吃太子参应该吃多少(3)

4.气虚质

(1)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平时可适当口服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服用黄芪、太子参、山药等;忌食生冷;注意保暖,可每日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位。

5.痰湿质

(1)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合理均衡饮食,多运动,合理控制体重;可服用薏苡仁、陈皮等;可每日按摩足三里、丰隆、中脘等穴位。

6.湿热质

(1)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以清热利湿为原则,饮食以健脾利湿、化痰降浊为主;可服佩兰、藿香、车前草等,避免居住于低洼潮湿的地方,适当锻炼,可每日按摩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等穴位。

7.血瘀质

(1)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可酌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服用丹参茶、当归等;不宜食用膏粱厚味、滋腻、寒凉之品,可通过导引、拔罐、刮痧等促进血液循环。

8.气郁质

(1)气机郁滞,以精神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2)调养:平时可根据情况给予逍遥散;均衡营养饮食,多食绿色蔬菜。可每日按摩合谷、太冲等穴位。

高血压能吃太子参吗,血压高的人吃太子参应该吃多少(4)

9.特禀质

(1)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2)调养:以固表养血、祛风为原则。饮食上以补肾益脑、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为主;可根据情况服用玉屏风散、消风散;可每日按压足三里、气海、血海、内关等穴位。

以上即为9种体质的辨识和调护。总之,高血压患者应清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合理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且通过结合体质辨识形成个体化的防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有助于有效预防及控制血压。


内容整理:胡润萍、朱玲逸、陈燊、李瑾、高绍盟

本文作者:张振宇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基层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药研究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慢性、难治性疾病)、高血压、 脑梗塞、脑出血、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放射性肺炎、肥胖、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带状疱疹等疾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