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9 23:10:49

乾陵是唐代(618-907年)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

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隧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1)

乾陵地形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2)

乾陵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唐高宗(628-683年)李治,皇后武则天(624-705年)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547-635年),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602年-670年)。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3)

乾陵双乳山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4)

从梁山(乾陵)顶上回看神道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发现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后随夫也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

另有一传说刚好与上面的相反,说乾陵风水宝地是由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定,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是万年吉壤,袁天罡则表示“葬不宜”,理由是,乾陵所在的梁山因地貌酷似女性的一双美乳,当地人又称“奶头山”。此山近看奇伟,远观则低平,袁天罡认为阴气太重,弄不好李家的龙脉会让一个女人所伤,坏掉大唐的千秋好事。

李治一时拿不定注意。昭仪武则天听说后心中窃喜,于是力劝李治不要犹豫,听长孙无忌的话没错,于是梁山陵址就这么定下来了。袁天罡知道皇帝的金口玉言难再收回,当时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此后果然应验。

有一说法,当地的百姓把乾陵不称乾陵,而称姑婆陵。站在梁山主峰,俯瞰陵园,就会发现西南方向两沟分开,左辅右弼,形如出水莲花,内外明堂开亮,最西南端与漠谷河相连处有一小豁口,曲曲关联。此处旧有一潭,水从石缝中流出,瀑布高悬,曲折奇险,整个地貌就是活脱脱一个巨大的女阴,深潭恰恰在女性小解的部位,而在女阴中间与主峰相连处突现一道山梁,直插中央,名曰“棒槌岭”,又是一个惟妙惟肖的男根再现!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5)

乾陵无字碑

乾陵介绍资料,乾陵的介绍(6)

乾陵

乾陵来脉与李世民的昭陵是同一条龙,是昭陵来龙前段所分出,落入平地,潜行三十多公里复起梁山,但无它山拥护,显得孤单。而且昭陵系大唐龙脉中的龙首,位序上乾陵弄乱了风水;而让一个当过皇帝的女人骑在了大唐的“龙头”上,不吉利。

梁山所在风水与昭陵互不呼应,王气欠缺和谐,恐怕三代后国运受阻,因此打折。

合葬归陵扰龙脉。风水先生认为武则天是动了大唐的龙脉,坏在风水。除了上面说的择址在李世民的昭陵西侧,“风水位序”错乱外,还因为在李治入葬23年后,重启乾陵地宫一事。根据封建帝王丧葬规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开启地宫归葬;而如果皇帝先死,则将地宫封死,以后别人再不得扰动,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只能在陵附近择址另建。如清朝咸丰皇帝奕詝的皇后慈安、后来贵为大清老佛爷的慈禧,就是因为死于咸丰之后,未能归葬咸丰的定陵,而是择址另建。公元684年8月,李治葬入后用铁水把地宫封死,就是这原因。可“位卑”的武则天要“乱”就乱到底,“乱”到要害上,偏偏要掘陵“归陵”。

对于武则天留下的“归陵”遗嘱,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就认为“以卑动尊”会动了龙气,伤及大唐国运,武则天的遗嘱不妥,建议李显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考虑,在乾陵附近择吉地为武则天另建陵寑。而且,乾陵地宫已用铁水封死,再强行打开,将会破坏乾陵。但李显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还是命工匠掘开了通向乾陵地宫的埏道(墓道),满足了武则天 “归陵”愿望。说来也怪,武则天这么一“归葬”,问题真出来了。虽然之后出现了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开元盛世”,但大唐的国运就此埋下了祸害,社会矛盾加深,风波不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