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纸月最后哪去了,草房子纸月最后的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31 09:48:40

很多成年人对童年时光漫长暑假最深刻的记忆,除了畅快的游戏,就是入迷的阅读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今,阅读,尤其是无功利阅读的时间,正面临其他教育形式和娱乐媒介的抢占。但我们却还是本能地推动孩子去阅读,去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尤其是儿童文学。那么,优秀的儿童文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它能给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什么?

想象力的展开

儿童的身心舒展与健康,是首先必须考虑到的。因此,我们必须交付给他们心灵的自由,即自由翱翔的想象力。

想象力意味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前不久去世的当代科普作家叶永烈,不仅以其参与编写的《十万个为什么》唤起了一代代人的求知探索欲,其科幻名著《小灵通漫游未来》也风靡了一个时代。小说写于1961年,1978年8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新时期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一位小记者“小灵通”,到未来市进行一番漫游的见闻,堪称未来世界的“清明上河图”。太阳能成为主要能源,“未来市的每一座房子,都能自己发电。因为它们的屋顶,都是用一种银灰色的‘硅片’做成的太阳能电池”。交通工具是一种新的“飞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飘行车,每个人都会开这玩意儿。”粮食、蔬菜、肉类都在工厂里生产,以至于出现了“农厂”这种农业工业化的极致,改良的西瓜切开来足有圆台面那么大。塑料、电子手表、嵌入式助听器、隐形眼镜、汽车电影院、人工降雨,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大规模实现。人造器官移植、人造大米、人造肉、彩色绵羊和彩棉、基因工程依然是当代想象力的前沿。

草房子纸月最后哪去了,草房子纸月最后的结局(1)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持久地占据阅读书单的一角,因为抒发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凡尔纳参观过巴黎世博会,将潜水钟、电力、照相术、开凿中的苏伊士运河、希腊独立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冒险小说的底色相糅合,讲述了超时代电力潜艇的世界之旅。八米长的大章鱼、用来钓海龟的鱼、电鳐、乌翅真鲨、海蜘蛛、砗磲、面包果、左卷贝、海底煤矿、海藻制成的书信纸、放射高压电的子弹……此书启发了一代代人的想象力,乃至后来另一科幻大师威尔斯充满狂想的《时间机器》,最初就命名为《时间的鹦鹉螺号》。

草房子纸月最后哪去了,草房子纸月最后的结局(2)

以“漫游”形式拓展想象力边界的作品所在多有。凡尔纳在《地心游记》《环游地球八十天》《从地球到月球》《太阳系历险记》中屡试不爽,更早的还有罗马作家卢奇安的《真实的故事》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马克·吐温的《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佬》写一个美国人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主人公汉克轻而易举地登上了6世纪亚瑟王朝的“首相”宝座,教导古代的剑客使用机械、枪炮、电力、电报、印刷术和自行车,并着手进行各项改革,试图把中世纪的英国变成现代民主国家。幽默是此书最大的看点,比如形容女子话痨:“歇歇吧,孩子。你继续这样说下去,全国的空气都要被你用光了,国王明早还不得上国外进口去?国库空虚啊。”比如主人公汉克思念自己在现代社会当接线员的恋人,最后孩子被阴差阳错地取名叫“喂,总机”。幸亏主人公后来被刺,否则不知要把英国历史搞出怎样的乱子。

草房子纸月最后哪去了,草房子纸月最后的结局(3)

瓦尔特·莫尔斯《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带领读者进入幻想和幽默的世界。在一个名叫查莫宁的大陆上,智力是传染病,沙尘暴是有形的,海市蜃楼可以居住,城市会飞上天空……小说言之凿凿地虚构出了整个架空世界。在所谓“阿卜杜·纳赫蒂博士”编的《查莫宁及其周围地区的奇迹、种群和怪异现象百科全书》中,不仅有史前地貌、天文、物理、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文学、数学、音乐、哲学,还有鲜为人知的黑暗学、魔鬼学、森林学、沙漠学。船怪、坑道鬼、会说话的波浪、霸王鲸、美食岛、救生恐龙、独眼巨人鲍老克,带着古怪的幽默感陆续登场。尤其是沉迷于戏剧性的救生恐龙,简直是好莱坞电影“最后一刻救援”情节的“死忠粉”。它必须要等到遇难者命悬一线才从天而降、出手相救,否则就自感不够震撼、不够排场。偏偏此君又是高度近视,往往到了最后一刻才慵懒地起飞,却飞错了方向——幸亏有骑在背上的蓝熊担任领航员。

在康德看来,想象力是再现不在眼前事物的能力。这就为孩子的心灵打下了一辈子的超越性的基底。想象力不仅包括狂想,还包括超越性思考——眼前的不愉快、龃龉、矛盾,都可以用“想象力”进行超越性地思考与解决。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用最大的快乐掩盖着最大的悲伤:皮皮的母亲很早就去世,而父亲也在海中失踪。当然皮皮永远拒绝相信真相,只是强调父亲已流落荒岛,当上了黑人国王。“我的妈妈是天使,我的爸爸是黑人国王,有几个孩子能有这么棒的爸爸妈妈呢!”皮皮始终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进一步,我们可以说,皮皮拥有的不尽财富与超人力量,也是小说家利用想象力为她编造出来的。想象力因此是心灵的庇护所,它保护着现实世界里一无所长的每一个皮皮。想象力由此具有了心灵庇护所的作用。

审美的熏陶

重提审美在当代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是坚信人的成长必须来自一定的劳动。人通过改造自然,实现主体力量的对象化,并在这种劳动中反向改造自身。我们举铁流汗,才能健身塑形;通过心灵劳作,获取到的审美愉悦,才能获得心灵成长。

追求审美相比于追求“爽”或“快感”,首先的区别在于有难度。有难度,故而有益。以曹文轩几部小说的开篇为例。《狗牙雨》开篇是悬念,“杜元潮是五岁那年来到——准确地说,是漂到油麻地的。”《根鸟》展示了根鸟与鹰的双主角对戏。物、我呼应与互动,以文学方式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山羊不吃天堂草》开头是明子半夜迷迷糊糊醒来找厕所,提供了“半睡半醒”精神状态的描写范例。单从这几个开头,就知道这类用心的儿童文学不同于单纯讲“故事”的爽文,避免平直浅白,具有审美的难度。

追求审美就意味着追求“微妙”的美学。“微妙”意味着意义的多样性,它促使心灵进行更多的思考。圣·埃克絮贝里《小王子》全书弥漫着一股罕见的忧郁气息。玫瑰花每天以她敏感多疑的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一直到小王子逃之夭夭。然而骄傲的玫瑰花强颜欢笑,甚至天真地亮出她仅有的四根刺,表示自己有爪子,并不惧怕大动物。此时小读者难免感到情绪芜杂,心弦为之瑟瑟颤动。

草房子纸月最后哪去了,草房子纸月最后的结局(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