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分前是否可以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为什么要过春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08 23:15:00

今年清明节和往年不太一样,一是刚好在闰二月十五,二是这天又是寒食节和重日。因此今年上坟祭祖要记得“做3事,忌3事”,分别指啥事呢?

1·古代春季祭祖并不在清明

古代民间春季祭祖的日子是上巳节或寒食节。

上巳节指的是春季辰月的第一个巳日。传说在很久以前,上巳节是阴阳两界开放的日子,那边的人可以到这边来,这边的人也可以去那边去看看。

在春分前是否可以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为什么要过春分(1)

但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回来的时间,这一耽误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人们也把上巳节称为“鬼节”。

古籍《风俗通》里就说:上巳日,于溱洧两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人们认为逝去的人都从水里出入,就去河边招魂和祭祀。在周代,朝廷还曾指定女巫专门去主持这件事。

除了上巳,寒食节也曾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古代民间用火都是专门传下的火种,每一年、每个季节都要使用新火。而寒食节就是旧火熄灭、新火下传之间的过渡期。人间没有了火,就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所以就叫“寒食节”。

但古籍《夏小正》中却有另一种记载,称:去冬一百五日为寒食者,龙星亢之位,春属东方,心为大火,惧火甚,故禁火。认为这天的星辰忌火,民间自然也要禁火。

除了禁火,人们还在寒食节这天祭祖。诗人白居义的诗里就有“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的句子。《旧唐书》中还曾有人提倡把这种习俗列入朝廷“五礼”,称: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无恒式。

在春分前是否可以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为什么要过春分(2)

2·清明祭祖是三节合一

汉代《淮南子》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是说春分节气之后十五天,斗柄指向乙位、东南风起,正是大地阳气旺盛,气清景明、万物清朗的日子。

最早清明还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又演变成节日,与寒食和上巳的习俗有着直接的关系。

古代人崇拜火,会在早春特定的日子举行仪式,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熄灭,这叫“禁火”。然后在清明节气这天再钻木取火,把“火种”下传,以此作为新一年的起点。

苏东坡诗里“且将新火试新茶”,杜甫诗里“朝来新火起新烟”等的句子,都由这一习俗而来。

那时候人们在寒食节禁火悼亡,在清明取新火祈福,禁火是为了换新火,悼念故人是为了福佑今人。只是那时候还不流行烧纸钱,大多只是牌位前磕头作揖等,宋代以后民间才有了祭祖时烧纸钱的习俗。

在春分前是否可以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为什么要过春分(3)

因为寒食和清明两节离得太近,祭祖的人太多又不能在一天之内完成,直到宋代以后,春季祭祖的日子就成了清明节前后了。

比如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讲: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举者、为墓除草添土者、梦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和现在的习俗基本一样。

3.今年清明注意这些事

今年清明交节在闰二月望日,当天是寒食节、也是上巳节,又遇上重日重时。

闰月是没有“中气”的月份,闰月的望日,是阳气严重不足的日子。所以这天傍晚之后少出门,也不要远行、归家。清明当天也是寒食节,而寒食节是禁火的,在古代违反命令而使用火的人,都会被处以刑罚,所以清明节当天不适合祭祖。

在春分前是否可以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为什么要过春分(4)

清明节当天占了巳日和巳时,古籍中称:巳为阳极之位,亥是阴极之位,为阳中阳而阴中阴也,故曰重日.重日有重复的意思,代表日子的力量会更强,也说明当天不适合祭祖,也不要远行。

总的来说,今年清明扫墓可以选择阳明气强的日子和时间:春分后大地阳气强过阴气,夏至时阴气初生。所以,最好在春分之后、夏至之前去。还要选择农历中的单日子、中午之前,挑天气晴朗的日子去,对自己和祖先都会比较好。

古籍中还说:凡新娶妇,必挈以同行,谓之上花坟;新葬者,皆在社前祭扫,谚云:新坟不过社。意思是当年的新嫁娘要带去祭祖;而新葬则要在春社日之前祭扫,也就是今年春分之前。

新年清明不同往年,记得新葬在春分前祭;正常祭扫在春分后、夏至之前;清明当天不祭扫、不远行,不晚归、不嫁娶;最好选择单日、晴天、午时之前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