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虚数怎么简单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3 14:47:45

1.虚数

文言里的数字有些并不是实数,阅读时不要死抠字面。“一”或“一、二”常用来极言其少,“三、九、百、千、万”等常用来极言其多,它们都是虚数。“一、十、百、千、万”用作虚数,现代汉语里也是常见的,如“一点也没有、百年大计、成千上万”。三、九”等用作虚数是文言里所特有的。如:

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乌鹊)绕树飞转不停,哪个树可供你栖留?

②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形篇》)

——善于防守的部队总是隐蔽在最严密的地方,善于进攻的部队总是像从天而降那样神速。

当然,文言里的“三、九”也不都是虚数。是虚数还是实数,要在具体的上下文里去分辨。下边例句中的“三、九”都是实数,不是“多”的意思。如:

③今天下三分。(诸葛亮:《前出师表》)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

④死去元(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本来知道一死什么都完了,只是伤心看不到全国的统一。九州:古代全国有九个州。

2.概数

文言里表示估计数,同现代汉语一样,也常用“几、若干”,或连用邻近的两个数字,如“几人、若干年、十六七”。此外,文言里还常用“所、余、许”等字表示概数。如:

⑤从弟子女十人。(少孙:《西门豹治邺》)

——随从女弟子十来人。

⑥年九十。(《三国志·华佗传》)

——(吴普)九十多岁了

⑦竟天作黄金色,约半时许。(《广东军务记》)

——满天呈金黄色,约半个多小时。

虚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虚数怎么简单理解(1)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