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4 10:21:26

错综变化、气象万千的艺术,给予我们以最复杂最细致最轻灵的心底颤动

接下来的3分钟,我将陪您一同欣赏这幅世界名画

品味艺术,静养灵魂

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1)

《香山九老图》,绢本设色,177cmx106cm,为中国明代职业画家周臣所创作的文人画。唐中期,古都洛阳闻名九州的“香山九老会”,被人称颂至今百世永流芳。“香山九老”指的是:洛中遗老李元爽136岁;禅僧如满95岁;胡臬89岁;吉皎88岁;刘真87岁;郑据85岁;卢真83岁;张浑77岁;白居易74岁。九位老人在洛阳龙门的香山结成“九老会”。

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2)

此画就是以绘画述此盛事。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这一年,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传说诗人晚年冷淡仕途,"停宫致仕"后更加忘情于山水之间,赏玩泉石风月。因为贪恋香山寺的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坐禅听经,因此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香山九老的形成记录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隐逸思想的深刻体现。

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3)

对于这幅表现文人聚会的长卷,在构图上,周臣选择了从围墙上方往墙内俯视的角度来描。画中一条蜿蜒的碎石小径贯穿整个画面,形成一条横轴线,人物及景物均围绕着石径展,画面从左边开始:一身着便服的文人携一童仆正缓缓地向画面中心的厅堂走来,他似乎并不急于赴会,而是悠闲地欣赏着园内的景致。沿着他走的路径向右看,在石径一侧,有两人站在梅树前,一人一边指着着梅树一边好像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

再往后,便是画的中心:在宽大的厅堂里,案上盆景、花瓶摆放有序;厅中有一桌,三个文人正围着桌子看一位长者写着什么,或是画着什么。四个人物的神态各不相同,均刻画精微:长者面露喜悦,挥毫泼墨;三位围观者,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凝神静观。堂前石径上,有一仆人正端着盘子向右行,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的结尾部分,有两位文人正在苍松翠柏下吟诗赏画,旁边的几位童仆,有的在煮茶温酒,备办佳肴;有的在侍侯笔墨,抱琴侍立。整个场面以石径为主线,中间穿插以厅堂楼榭,假山叠石,古松,梅树,瑞鹤等景物,把画面的几个部分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为人间的“桃源仙境”。

周臣,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生卒年不详。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周臣融合“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相融之处,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都青出于蓝,名气已超过老师。

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4)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更多高清大图

在这里


↓↓↓↓↓↓↓↓↓↓↓↓↓↓↓↓↓↓↓↓↓

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的典故(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