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有毛遂自荐和什么,毛遂自荐这样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5 20:48:54

对于很多历史名人,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也常用他们的故事引经据典,以增加论据的可信性。然而对于他们,更多的印象却只是故事里的模样。

孔融让过梨,司马光砸过缸,班超曾经投笔从戎,祖逖曾经闻鸡起舞……

就像是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这些远不是故事的结局,这些人也远不只一种模样。

历史故事有毛遂自荐和什么,毛遂自荐这样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

【退避三舍】

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夺嫡之战出逃外国,经过楚国时收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楚王也是心直口快,问重耳今后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当上晋王,与贵国交战时退避三舍。”所谓的舍,也就是军队的补给站,一般相隔三十里。后来两国交战,当上晋王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后来,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在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常被用来说认怂的表现。

不过,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这个成语的另一位主人公——楚国大将子玉。

子玉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其实晋文公之所以会选择”退避三舍“认怂,是因为一开始就看准了他的这个性格缺陷。

眼看着晋文公”认怂“,子玉的自信心被搞得十分膨胀,便指挥部队长驱直入,追着敌人的屁股跑。

晋军退到了三舍之后,用以逸待劳的军队迅速击败楚军,子玉兵败,引咎自*于逃跑归途中。

其实,退避三舍是一种实打实的高级战术。

历史故事有毛遂自荐和什么,毛遂自荐这样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2)

【礼贤下士】

唐朝李勉任节度使时,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

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

唐德宗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从此,礼贤下士便指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783年,李希烈反叛,兵围襄城,朝廷派李勉与神策军将领刘德信出兵救援。李勉上表道:"贼军以精兵围攻襄城,许州(今河南许昌)必然空虚,不如直捣许州,襄州之围可解。"不等朝廷答复,便命部将唐汉臣与刘德信攻袭许州。

二将离许州还有数十里时,接到朝廷诏令,责他们违诏出兵,只得返回,结果在扈涧遭到敌军袭击,辎重兵械全部丢失。唐汉臣逃到汴州,刘德信逃到汝州。李勉担心东都危急,又派四千兵马前去助守,被敌军截断后路,不得返回。

同年十二月,李希烈亲自带兵围攻汴州。李勉闭城坚守,数月援军未到,只得突围而出,逃到宋州(今河南商丘)。不久,李希烈攻陷汴州。

784年,李勉请求辞去都统之职,朝廷便以检校司徒平章事的身份将他召回。李勉回朝后,身穿白衣,向朝廷请罪,得到德宗赦免。

人不怕失败,就怕不敢去面对失败!

李勉自觉惭愧,此后只是在位充数,不敢再有所建议。

虽然时人仍然称赞李勉很正直,但德宗却逐渐疏远于他。

最终,李勉落得了罢官回籍闲住的下场,病死在了家中。

历史故事有毛遂自荐和什么,毛遂自荐这样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3)

【孔融让梨】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便已懂得谦让的美德,吃梨时挑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第19世孙。性格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温和,反而是带着些耿介豪纵,言行出格的事也是常有的,在同曹操共事的过程中也没少添堵。

碍于他的名气和号召力,曹操一直忍着没发作。最后终于从孔融曾发表的一段“父子无恩,母子无爱”言论中找到突破点,当时以“孝”治天下,“不孝”是为大罪。

孔融就这样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被处死。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然而,真正的史实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赵括的兵败并非他一人造成。

因为当时谁也知道赵括并未有领军作战的能力,而是赵王的昏庸被敌人都蒙蔽,一意孤行的结果。

试想,赶鸭子上架的事情,又怎么能成呢?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赵都邯郸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选同行之人时,平时没有任何表现的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失败。毛遂就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后人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此事之后,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优待。第二年,燕国进犯赵国,平原君便自然而然地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历史故事有毛遂自荐和什么,毛遂自荐这样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