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怎么写,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在哪里写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13:08:57

话说回来,写景归写景,但景物中蕴含的哲理,也就是读书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半亩方塘”比喻四四方方的书本,“一鉴开”比喻读书之后获得新知的豁然开朗。“半亩方塘一鉴开”是比喻人们一旦把书中蕴含的知识接纳、理解、消化之后,自然就会通透。

“天光云影共徘徊”,回应首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因为只有塘水清澈,才能见到“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这一句明写天光云影倒映水中,其实暗指书本内容十分丰富,弄懂后就会感到妙趣横生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怎么写,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在哪里写的(9)

不难看出,这一句说的是认真的、心无旁骛的、全身心投入的读书法。这一方澄净透亮的池塘喻指人的如“止水明镜”般的、专注而认真的读书状态。只有把书读懂弄通,才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才能领悟到读书的乐趣。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着重写景;从内容上看,则是写读书时的绝妙境界和快乐感受。这样就为下文说理作了很好的铺垫,过渡自然巧妙,不得不赞叹诗人的匠心独运。

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是对前两句的解释,意思是说,半亩方塘之所以如此清澄,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的原因。这水是流动的水、是新鲜的水、是有活力的水,是有生命力的水。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怎么写,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在哪里写的(10)

诗中“源头活水”与“半亩方塘”之间正有一种原因与结果、时间与经验的先后逻辑关系,必须先有源头活水的持续注入,才有池水的清静澄澈。因为没有活水注入的池塘,肯定就是一潭死水了,一潭没有生机的池水了。

诗人正抓住了这一点,从而进行了更深一层的阐述,写出了富含哲理的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没有到此为止,进而提出了一个问题。

池塘为什么能够这样清澈?诗人于是放开眼界,终于找到答案:就因为这池塘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怎么写,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在哪里写的(11)

诗人池水“清如许”这一设问,道出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感悟和哲理。池水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说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读书要领:要使读书的收获和感悟不断有所长进,就要不断吸取新的营养,既要博览群书,又要身体力行。

这两句说的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读书法。这两句也是是全诗精华之所在,纵观全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言浅意深。

诗人从具体景物升华到深刻哲理,景物和哲理融会贯通,妙趣横生。能将深奥的哲理用生动的形象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可见这首《观书有感》确实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作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怎么写,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在哪里写的(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