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22:00:16

1. 单位张力:教科书上是指“钢带的总张力(T)与其横截面积(S=w*t)成正比关系,钢带单位横截面积的张力叫单位张力,一般用kg/mm²表示”。计算公式:

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1)

2. 吨与kg、KN的关系:1吨=1000kg=10KN

3. 通过张力控制轧制力:由后张力影响轧制力,后张增加轧制力降低,后张减小则轧制力升高。而前张力没有决定轧制力的功能。

4. 通过张力控制板形:前张力增加板形会提升板形,前张力下降板形相对稍差。

5. 前后张力与弯辊力的关系:板形差的时候适当加加前张可以部分代替弯辊力。轧制力上升到一定程度肯定会产生边浪,控制边浪主要靠增加弯辊力,但是控制轧制力不上升合理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后张力。

6. 断带与弯辊力、张力的关系:除了机电轧辊类故障,一般情况下,弯辊力大了容易造成出口断带。后张力大了容易入口拉断(此种情况一般断带前的几个道次对应位置弯辊力也大)。

7. 多大的张力能把带钢拉断: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轧硬卷的抗拉强度>37kg/mm²。也就是说如果带钢不存在边紧中松的情况情况下,完全靠张力把带钢拉断需要最低37kg/mm²的张力。但如果板形存在边紧中松那就不好说了,经验值<25kg/mm²,张力越小拉断的风险越低。

断带由来:

断带表观因素有以下几个:

1. 边部缺陷,如裂口、穿孔。

2. 张力过大,拉断。

3. 正弯辊力过大,造成中松边紧,导致张力集中作用在边部,进而撕断带钢。

4. 勒辊。

5. 还有就是厚度波动或者打滑形成的断带。

预防措施:

预防断带四大方针:

边部检查要仔细;

张力弯辊选合适;

边松边紧勤敲棍;

主操下面配合好。

各道次轧制注意事项:

Pass1第一道次:

1. 第一道次预防断带的重点是防止勒辊、防止偏车,机前辊缝要找准。操作上宜选用大的前张力与大的弯辊力(正弯)。因为第一道次来料的板带的厚度特点是中间厚两边薄,像一个“腰鼓”。

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2)

这种情况下前张力小了或弯辊力小了很容易跑偏,并且大的弯辊力可以减小板带中间比两边厚差的绝对值。

一般情况下开坯5-11kg/mm²的前单位张力随便给,后张力宜采用总张力<5吨的模式(因为大于酸洗卷取张力很多容易造成开卷紧卷,并且还会导致主机电流达限)

Pass2第二道次:

第二道次预防断带的重点依然是防止勒辊、防止偏车,机前辊缝要找准。操作上宜选用大的前张力与大的弯辊力(正弯)。

因为第二道次来料“腰鼓型”的厚度特性还未改变。

第二道次前单位张力7-16kg/mm²随便给,后单位张力3-8kg/mm²随便给。前提是前张拖着后张跑,这样不容易打滑。

Pass3第三道次:

第三道次相比较一、二道次好操作,此时“腰鼓型”的厚度特性得到有效控制,辊缝比前两道次好找。弯辊力追求越低越好。

第三道次张力模式依然是“前张拖着后张跑”,可有效防止打滑产生。前单位张力选择范围12-20kg/mm²,后单位张力根据轧制力选择大小。

Pass4第四道次:

道次弯辊力追求越低越好。

前单位张力宜选择10-15kg/mm²,前单位张力越大板形越好有利于采用小的弯辊力。在尾部降速段一般尾部卷径0.65m左右时适当加加前张力,有利于优化尾部板形。因为这时候随着速度的再降低轧制力会升高,边部会产生边浪。前张大了扯紧点儿能防止边浪形成,更不用增加很大的弯辊力。

后单位张力依据轧制力选择。后单位张力能小尽量小,大了从这一道次开始容易产生“裂边”缺陷。

Pass5第五道次:

道次弯辊力追求越低越好。头尾板形务必保证越平直越好,头尾板形好了有利于6道次起车与收尾的板形控制。

前单位张力宜选择8-13kg/mm²,头部起车可以选用10-11kg/mm²利于机后减小弯辊调整好板形,一般卷径650mm左右恢复到8kg,防止轧制力降下来了前张大了出口拉断。尾部控制一般在降速开始时前张力开始适当增加,可以分台阶上限可以给到13kg/mm²。

5道次头尾前张力增加需要注意事项:

1. 起车时大的前张力要建立在机后操作给定的弯辊力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如果发现起车时机后已经将弯辊力给满了,这种情况前张力选择的低一点。

2. 收尾时前张力增加,最好是机后主动提醒主操增加。或者一定是在机后还未加弯辊以前。并且如果发现机后在剧烈增加弯辊力,此种情况保持现有的前张力水平就可以了。否则很容易在大弯辊力的作用下,张力集中在带钢边部造成拉断。

3. 主操与机后配合非常重要。

4. 五道次主操与机后配合非常不错的前张力曲线状态。

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3)

(图片1:五道次主操与机后配合的非常好)

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4)

(图片2:五道次主操与机后配合的非常好)

5. 主操与机后无配合的五道次前张力曲线状态。

kn和吨换算,kn和吨的正确转换方法(5)

(图片3:五道次主操与机后没有配合,主操也没有进行前张力调节,造成六道断带)

5道次后单位张力宜选择范围15-25kg/mm²,一般由轧制力大小决定后单位张力的大小。原则上后单位张力超过25kg/mm²导致入口拉断带的风险增加。

受起车与降速段乳化液润滑特性差的特点,所有卷头尾轧制力都要大于正常轧制段,主操在起车和收尾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大后张力来控制轧制力。

甚至个别卷可能轧制过程中匀速断,轧制力越轧越高,此时也需要主操及时的增加后张力来降低轧制力。假设后张力增加到25kg/mm²,轧制力还在继续上涨,则不要再继续增加后张力,此时需要迅速降速。

研究表明乳化液最好的润滑状态为600-800m/min车速时,低于600米靠轧辊旋转带入带钢咬入区的乳化液量小起不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因此600米以内速度时对应的轧制力要高于600-800m/min时对应的轧制力。但是超过800m/min,因为对轧辊的冷却跟不上而造成轧辊压扁,咬入弧长度增加造成轧制力越轧越大。所以近几年乳化液流量设计越来越大,因为流量增加现在才能升级到跑900甚至1000米轧制力都可控。

Pass6第六道次:

原则上弯辊力追求越低越好,但前提不能有双边浪。根据现场实践,钢卷在整个轧制过程中第六道次弯辊力是最大的。所以所有断带当中第六道次断带比例也是最高的。

六道次控制断带的方法:

1. 六道次想要减少断带,必须控制好5道次边部缺陷的检查,至关重要。

2. 五道头尾板形控制是关键。操作者务必按本文第五道轧制注意事项操作。

3. 选择合适的前后张力与弯辊力。

六道次前单位张力宜选择范围7-8kg/mm²。因为六道次是成品道次,为了控制“塌心”缺陷六道次前张力选择不宜过大。但是起车轧制力高出口板形不好控制时,在卷径600mm范围内前单位张力可以给到10kg/mm²以内。并且轧制到尾部降速断在轧制力刚开始明显上涨,下面机前弯辊力未增加时主操可以适当增加单位前张力上限11kg/mm²。六道尾部最好由机前提醒主操适当增加前张力,而不是机前只顾自己加弯辊。

六道次后单位张力宜选择范围15-25kg/mm²,一般由轧制力大小决定后单位张力的大小。原则上后单位张力超过25kg/mm²导致入口拉断带的风险增加。如果五道次头尾弯辊力不大,边部检查也没有发现裂边缺口的缺陷,赶上轧制力非常高的情形后张可以再适当提高。

轧制完成小结:

1. 前张力和弯辊力是绝对的配合关系。适当增加前张力能够顶替一部分弯辊力的作用。

2. 后张力与轧制力是绝对的配合关系,但是影响轧制力的因素很多。后张力增加只是临时补救措施,要控制好后张力增加的上限。

3. 主操与机前机后必须配合好,各干各的断带事故肯定高。

4. 主操几乎能看到轧制过程中的所有参数,因此主操要发挥好控制断带的绝对作用。

5. 有的轧机能看到前滑实际值如4#、5#轧机,1#、2#、3#轧机看不到前滑实际值。前滑其实出口线速度与主机线速的一个对比值。出口线速度小了就是没有前滑,第5、6道次要注意打滑的风险。

6. 对于可预料的轧辊疲劳,估计撑不到成品道次的,及时选择在第4道次轧制结束后换辊。这样可以减少因轧辊疲劳造成板形差、弯辊力大带来的断带风险。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云轧钢】公众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