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有几种解释,荆州的由来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0 11:32:55

1、荆州得名

荆州如何得名,经网上搜索荆州,在《荆州》一文中有,《禹贡》中这样描述: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唐颜师古解道“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荆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境)。荆州由来已久, 荆州名之由来,房玄龄等有三个解释:“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日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别除政治歧视,荆州无非得名于荆山,其地温暖、其民强悍而已。在先秦文献中,荆即楚、楚即荆,荆、楚互通。

清华简《楚居》载,夏未商初祝融后高季连部南迁荆山,酓丽“胁出”、母裹“楚”(荆条)而葬。故后世得名为楚。这里将“荆”解释为荆山。拟有不妥。上世纪,在荆州的阴湘城和天门的石家河的新石器遗址考古中,均发现写有“荆”字的陶器;说明这一片区域可能就是三代之前有一个较大的邦国或部族联盟的居住之地域,这一片广大的地域,地名就叫“荆”。或者叫先夏时期的古荆国。

荆州有几种解释,荆州的由来是什么意思(1)

以后到了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黔中,拔之。”

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秦灭楚后,将楚故地置为南郡。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出武关“越宛有郢”,取楚鄢(宜城)、郢(江陵)、夷陵(宜昌)之地为南郡;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以南郡之北的楚地“初置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

《史记.货殖列传》称,“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汉书.地理志》则说,“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秦时以江陵全境改为南郡,治江陵城。当时南郡就相当于今天的荆州市全境。南郡西方与宜都郡和襄阳郡相接,枝江、当阳、荆门均属江陵所治。秦代因设了南郡,治所在江陵,到了明清时设了荆州府,治所仍在江陵。以后就成了江陵-荆州的一城两名。《史记》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荆州有几种解释,荆州的由来是什么意思(2)

子男之田在江陵楚故都境内

根据以上一些史料的梳理,所以“江陵”一地的地名的行政沿革,就是:

荆(史前)→郢(楚)→江陵(先秦)→丹阳(秦汉)→南郡(秦)→荆州(明清)→荆州市(现代)。但本文后面所讲的荆州,非今天的荆州市,主要是以前的古荆州。

2、为什么说周的居国南乡之地在先秦时称为丹阳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南至牂柯为徼。」

【崔豹古今注】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所以丹阳不是城,而是一块很大的地域名,就指的是周时之所指的南乡。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中的是“居”丹阳而不是“都”丹阳。一些楚学研究者丹阳均离不开“丹”字,总想到的是“丹江”或荆山连在一起。然而“丹”字可作“南”字讲。“丹阳”即“南方之极”。

荆州的阴湘城遗址中发现有“荆”字的陶器,以及在天门石家河遗址中发现有“荆”字的陶器,说明这一大片区域在三代前,是一个叫“荆”的部落联盟;是先楚楚民生活之地。这个叫“荆”的部落联盟就是以后楚人的源头。

“丹”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南方(见汉典)。

今本《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武丁伐荆一事,又见于《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口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均说明那时的荆楚居住在南乡。如果按地域分析,居国南乡即居丹阳(荆蛮)。所以,古丹阳就是古江陵。

3、丹阳到底在何处

古丹阳在何处,按郦道元:“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丹阳城,…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也。”丹阳城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所以,按郦氏说法,丹阳城有以下几个条件:

1、楚子熊绎之始国;

2、有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

但是,郦氏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自解放以后,经六十多年对秭归与淅川地区的考古,在秭归及淅川并没有发现楚子先王陵墓;而且连比大夫高一级的高等级的楚墓也没有发现一座。按此条判断,河南淅川、南漳和宜城的楚皇城。都不具有楚子熊绎之始国的条件。所以不能以某地挖出了几座楚墓,发现了几件楚式青铜器,就将此地说成是楚故都丹阳。如果作为楚故都,还要满足:⑴此地有没有建都的地理条件,⑵地下楚墓中有没有天子驾六的大型车马坑。⑶楚都附近有没有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

郦道元认为盖楚子熊绎之始国,大概在秭归,而且有楚子先王陵墓。不过楚子先王陵墓没有在秭归与三峡地区发现,到是在荆州发现了楚王墓。

根据对荆州熊家冢地下车马坑规模的分析,熊家冢楚墓就是一座楚王墓,现已得到公认。地面还有祭祀的宗庙遗存。另外经勘探发现在熊家冢以南的冯家冢,其葬制与规模与熊家冢楚墓一样。说明这一片就是楚先王陵墓区。这也证明,古江陵就是楚子熊绎之始国故郢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为“居丹阳”。 《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讲江陵是楚故都,一是司马迁的《史记》有记载;二是在江陵发现了大量的楚墓,特别是熊家冢楚王墓的发现。另外在荆州马山还发现了两件载有丹阳地名铭文的秦戈。这两件秦戈,至少应说明了两件事。其一、丹阳地名出现在秦代,其二、秦戈出现在江陵马山(此地靠近枝江),说明此地有可能就是秦人所称的丹阳。这秦戈虽然只是一个孤证,但有其一,就有可能还有其二、其三;希望此地以后有更多的发现。

何处是丹阳,司马迁在《史记》中已为我们了两条线索。

看看《史记》中的一段话:“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五十一年,周召随侯,数以立楚为王。楚怒,以随背己,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比较“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与 “乃以子男田令居楚”、 “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

司马迁将“居丹阳”与“居楚”说成是同一件事,丹阳就是楚,而将郢说成是都。因此丹阳不是都城名,而只是一个地方名或相当于一个国名(楚)。郢才是都城名。先秦时楚、秦等地名多是单名,即可以是一国名,也可以是一国都城名。多名的地名则一般出在秦汉以后。丹阳地名出现于秦汉时,司马迁是汉时人,所以司马迁就写了“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许多文章称“丹阳“为楚故都,“江陵故郢都“司马迁已说明了江陵就是故郢都,丹阳的地望就是江陵,子男之田只是周王封于熊绎的一块方五十里的封邑,在江陵境内(居丹阳)。

按“乃以子男田令居楚”即是指子男之田,其地当属在楚国内,所以硬要说秭归或淅川为楚故都丹阳是大错特错。

4、江汉地区先秦时叫楚蛮

江汉地区,广义上大致为江汉平原一带。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除武汉外,还包括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8个县市区及仙桃、潜江、天门、汉川、武汉部分地区。当阳、枝江、荆门,以及潜江、仙桃、天门等地在先秦时,均属古江陵范围。

围绕江汉地区近年考古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已有二十多座。这些遗址集中分布于江汉周边,形成一个以江陵阴湘城为中心的有一个叫荆的大邦国或聚落联盟。周人叫荆蛮。

荆州有几种解释,荆州的由来是什么意思(3)

图中的现荆州市为古江陵全境;这些城址基本上位于近湖边、河边的坡地或平地上,无一例位于深山老林。

《国语.晋语八》:「楚为荆蛮。」所谓荆蛮,应该是周人对荆楚土著的称呼(含

贬义,蛮即粗野、凶恶、不开化的意思)。在后世,往往"荆蛮"与"楚蛮"混淆,所以,“荆蛮”指荆楚地的土著先民。“荆蛮”所居之地方就是古丹阳。

《史记》中有:“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讲“熊绎当周成王之时,因其先祖职事周文王、武王有功,所以封于楚蛮之地,并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于丹阳这个地方。所以楚蛮就是丹阳。子男之田仅是一块封邑之地,封熊绎姓芈氏,居住在楚蛮(丹阳)这个地方。全文讲的是“居”丹阳,不是“都 ”丹阳,搞不明白,一些文章总要把丹阳搞成是楚故都。

先秦时期以前的荆州地域其区域范围,直抵河南的西南部,所以这一片区域应属三代时的古荆国的范围。若以荆山以南至衡阳为荆州,其范围应以荆山向南,这样古代的荆州范围较小没有河南的西南部,不符合古代荆州的范围。所以应以古荆国向南到衡阳为荆州,则范围符合古代荆州的范围。

2018年,在荆门发现的沙洋城河遗址,城址面积达70万平方米,这是一座一座集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和大型墓葬区为一体的完整的史前古城。古城位于长湖北岸。城址内有一条人工水系,是为了解决城内的用水、排水问题。城河遗址距今约5000年,与荆州的阴湘城遗址年代相近。城河遗址西南距阴湘城42公里;东北距石家河68公里。阴湘城遗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580米、南北残留宽350米,跨越面积北侧已被湖水侵蚀,残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二十世纪以来,沿江汉平原周边发现了二十多座新石器时期的古城遗址,在江汉地区发现的这些史前古城遗址,其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上,说明此地开发较早。由于水稻种植,先民选址建城,以近湖区的坡地或平原为主,不会选择深山老林。因此,此地由荆族先民开垦、治理成为可居住之地后,起名叫荆州,以后对此地西北一带山地起名为荆山。由于古代先民起地名,往往以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它特征为先,如水、泽、薮、州、台等。所以荆州与荆山之地名,是应先有荆州(州是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西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后有荆山。

荆山地名在先秦时,范围很大,江陵以西北的一大片山林均叫荆山,不是仅在现在的南漳之地。楚人先祖是辟在荆山,楚昭王讲:“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所以通过在江汉沮漳的位置可以找到荆山历史的坐标点,就是在江汉沮漳这一带。而秦汉时所称的丹阳正好就在这一带。但有一些文章,说“江”不是专指长江,把江陵搬到汉水边,但是今天地下考古的资料已经否定了这个说法。“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联想到辟在荆山、居丹阳,所以江汉沮漳四水之间的山地就等于是荆山,等于丹阳的地望。古者起地名,常常以山水、方位、地形或部族等为地名。在以山水地名中,水名要多于山名,水名要先于山名,以部族所居之地为地名的,也要早于当地山名。所以荆州是以部族及水(江汉沮漳统称为荆)为主的地名类型。

“州”、查汉典,其字义为:(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的形象与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所谓荆州就是荆人居住在江汉沮漳四水之间的一块陆地。荆山就是荆州内的一片山林。

以后随着人的迁徒,荆山地名也到处跑,今天,全国叫荆山的山名已有五处,湖北、河北、陕西、河南、安徽都有了。而丹阳地名,在汉代时,也跑到安徽去安*一处。

5、楚的起源地及后世的迁徙

楚的起源,按屈原的说法:在《离*》首二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自己是帝高阳之后。在荆州发现的许多的楚墓中,楚人祭祀的先祖中就有祝融等三楚先。

史藉中对于祝融的记载较为混乱,《国语·周语》中讲:“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但在《通典.州郡七》中讲:“新郑,祝融之墟。”有文章说崇山就是嵩山,新郑在河南,于是祝融就成了中原人了。由此有不少文章,甚至一些主流也将楚人讲成是由中原南迁到荆楚的。

不过《国语·周语》成书要早于《通典》,所以夏之兴也,融降于的崇山应在南方。还有,按《史记·五帝本记》中: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兜於崇山(今张家界),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因南蛮与三苗,均在南方。这样看来,崇山应在南方不在北方。所以,崇山不会是嵩山。

史记楚世家中也讲:“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后世传说祝融为南方之火神。所以楚出自中国南方。

以后到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季连至穴熊一段时间,到处迁徙,其历史很难记载。以后,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在江汉之间强大起来。

由于楚是稻作文明,由中国水稻种植的发展路线,可以考虑楚的稻作文明是先由湖南道县开始(距今12000~14000年)最早到浙江杭州余姚(距今7000~8000年),然后是河南舞阳(距今8000年),可以这样分析,楚人由古荆州起源,先向东发展到东夷,另一支发展到河南中原(这一支可能为穴熊,发展起来后再南下,结果一些人认为楚是源于中原。);而江汉地区这里就是以后楚国的文化圈范围。而且是楚文化的核心区。

荆州有几种解释,荆州的由来是什么意思(4)

楚人的先祖是祝融;楚人的起源地就是在古荆州,以后有一支叫季连的部族迁移到中原一带,族群发展起来后,又向南迁移到湖北荆的故地。初始到淅川,而后再落在荆山,当在今沮漳河中下游的当阳、枝江一带强大起来(芈强大于南汜),受到周王所封后再迁居到江陵故地(周时以汉水之南为南乡,秦汉时,中原人将此地叫丹阳。)因此地靠近沮水、漳水,为避水患,以后楚将此故地迁到纪南建为都城叫郢。

有文章讲楚皇城是楚故都,但是楚灵王建章华宫为什么要跑到现潜江龙湾来,楚国的王墓为什么要跑到荆州川店,此地距离楚皇城有几百里。所以说楚皇城是楚故都,于理不通。

6、结语

(1)荆州的得名是因有一支叫“荆”的先民进入到此地后经开垦、治理,使这一大片土地成了可以居住、生活的地方。周人叫南土或南乡,荆蛮;战国时叫荆州,秦汉时期,叫此地方为丹阳。司马迁是汉代人,按秦汉时的地名,在《史记.楚世家》中曰:“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所以,古江陵就是古丹阳。熊绎的子男之田只是成王封于他在丹阳一带地域内的一块封邑。

文献《王制》讲:“子男之田方五十里”,不是讲丹阳方五十里。

(2)荆及衡南为荆州是指荆蛮及衡南这一片地方叫荆州,不是荆山南到衡南为荆州。

另本人只是一个楚史爱好者,本文中对丹阳的探索,只是个人所见。供楚学专家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2】腾讯新闻《西晋二十一州之荆州》;

另,本文中的插图均来之网络上的公开图片,原作者不详,请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