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的失败说明什么,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05:36:21

“百日维新”运动猝然夭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值得深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其夭折的原因。

1875年,光绪继位,但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清朝的真正统治权掌握在慈禧手中。

慈禧是咸丰帝的遗孀,是同治帝的生母。

她所居住的宫殿坐落在紫禁城西部,故称“西太后”,另外她还被尊称为“老佛爷”和“老祖宗”。

从1875年开始,慈禧实际上是摄政王。

百日维新的失败说明什么,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1)

按照中国传统,女人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摄政王,如果想发挥摄政作用,就要“垂帘听政”,也就是在处理国家政务时把身体隐藏在帘子后面。

这个成语自唐高宗以来沿用至今。当皇帝成年后,皇后将权力移交,称为“归政”或“撤帘”。1888年,清廷颁布了两个重要诏令:一个宣布光绪即将大婚(按照中国风俗,结婚表示他将成年),另一个宣布来年2月太后归政。

同年,官方宣布颐和园即将竣工,宫廷内部的人知道,颐和园是慈禧撤帘后的休养生息之所。

百日维新的失败说明什么,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2)

光绪大婚是在1889年初,当时他18岁。婚礼过后不久,他又举行了亲政仪式,开始担负起大清帝国的统治权。

他的皇后(后称隆裕)是慈禧兄弟桂祥的女儿,太后希望通过这个婚姻亲上加亲,加强她和她所属的叶赫那拉氏的地位。

按照惯例,皇帝还要娶若干妃子。在这些妃子中有一对姐妹,时年分别为15岁和13岁,姐姐被称为瑾妃,1924年去世,谥号端康;妹妹被称为珍妃,25岁时凄惨地死去。

在第二次摄政之后,人们既没有因此而赞美她,也没有对她起过疑心。当时她54岁,已经到了隐退的年纪。

百日维新的失败说明什么,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3)

太后归政之后,但其地位仍然超越皇帝。

对“老佛爷”而言,这种荣耀并不过分,因为她在皇家谱系中的位置无人能比;即使她没有两次摄政,也应该列于光绪之前,因为她不仅是前皇帝之母,而且辈分较高。

不仅如此,如果光绪死在她之前,那么她将成为继位者的二世祖,有资格获得更高的“太皇太后”头衔。

中国的“太”字,实在是意蕴非凡,它就是要使人们相信,她一定具有非凡的能量,否则一个寡妇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呢?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礼教里,辈分大,地位就高。

所以,不仅“皇太后”,就连“太妃”也居于皇帝之前。

百日维新的失败说明什么,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