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等奖,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等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1:29:10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你觉得要学习研究圆柱的体积,可能要用到哪些旧知?

(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1、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1)、求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圆柱体体积公式是什么?(3)圆柱的体积怎样推导来的?

2、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拼拼、看看,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圆柱体可以切拼成什么形体?

(2)切拼后的形状改变了,哪些因素没有变?

(3)你觉得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4.运用。

随堂练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公式。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了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5.再次质疑

预设问题:如果我们把拼成的长方体横着放,底面是圆柱的?长方体的高是圆柱的?体积该怎样求?

观察我们把拼成的长方体,什么变了?(表面积)大了?增加哪了?

质疑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6.全课总结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7、课堂检测

8、扩展延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