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700字左右,阿q正传读后感40字左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2:16:33

阿Q这个名字很早就知道,因为经常会听到人说:“做人要阿Q一点、某人有阿Q精神等”,却未读过《阿Q正传》,直到这次加入读书会,认真读了文章,我才知道原来阿Q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悲之人。

阿q正传读后感700字左右,阿q正传读后感40字左右(1)

鲁讯先生特意为文章作了一篇序,来说明为何取名为《阿Q正传》及阿Q名字的来由,从序里便可知道,阿Q是一个没有什么人关心的可怜人,连姓氏都被忽略了。

阿Q是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最底层的一个小人物,他无家可归,借住在未庄土地庙里,平日里靠给有钱人家里做短工为生。

经常受人欺负,受欺负前,他会先判断,看能否打得过欺负他的人,如果打得过就还手,可常常以失败告终。所以,多数情况下都由动手转为怒目而视。受欺负后惯用精神战胜法来自我安慰,比如把欺负他的人想象成他儿子,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正传读后感700字左右,阿q正传读后感40字左右(2)

阿Q进过城,但他瞧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称为“条凳”、煎鱼用葱丝,在他看来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他扎根未庄,却又瞧不起未庄的人,他觉得他们没见过世面。

阿Q摸了小尼姑的头后,换起了性意识,但他自己是用批判的心理去解释的,面对正常的生理需求,他只是觉得要有个女人为自己留个后,以后死了好有人祭拜。

在性冲动驱使下,他向赵老太爷家的仆人吴妈下跪,请求和其困觉,后被吴妈告发。赵老太爷剥夺了他仅有的一件衣服、克扣了他的工钱、还让他买了一些东西赔礼才算了事。这件事让阿Q倾家荡产,还丢了工作。

在未庄连饭都吃不上后,阿Q进城,在举人家里做过一段时间工,后因做贼逃回未庄,阔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在未庄人面前显摆自己在城里的见识,最得意的是看革命党被*头。

因受人冷落、排挤,他想跟着革命党一起造反,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报复曾经欺负过他的人,可就连想参加革命也被拒绝。

最后革命党抢了赵老太爷的家,举人存放在赵老太爷家的箱子也被抢走了。阿Q被当着革命党抓走,做了替罪羊,稀里糊涂画了押。直到被推向刑场游街示众,他还在自我安慰到:“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

在意识到要被处死后,他憋出了半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然后结束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阿q正传读后感700字左右,阿q正传读后感40字左右(3)

鲁迅先生笔下都是小人物,可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身处封建社会制度下,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他们深受封建制度毒害,对于权贵对自己的剥夺和压榨,认为是理所当然,不可反抗的。比如赵老太爷说阿Q:“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他不去争辩,他和周围的人都认为,即便真姓赵,赵老太爷在这里,那是不能说自己姓赵的。后来被抓,审讯时看到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心里猜想他是紧要的人物,便自然下跪了,奴性已深入骨髓。

而对于和自己一样的底层人,阿Q又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看不上他们,比如王胡、小D,他有机会就想去欺负他们,甚至觉得小D把辫子盘在头顶是不配的,正如赵老太爷说他不配姓赵。

他们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即便自己做错了,也不去反省,而是觉得别人的行为怪异。比如阿Q被吴妈告发后,大家对他避而远之,不再找他做工,他只觉得世人行为反常,却不去想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他们愚昧、冷漠、麻木不仁,比如阿Q.把进城看到了*人当着自己的谈资,革命在他们眼里就是造反,谁造反谁就是错的。阿Q被枪决后,未庄的人不是为他感到悲哀,而是认为他一定是有错的,否则怎么会被枪决。阿Q枪决时的看客们甚至觉得他是一个可笑的死囚,因为游街示众那么久,竟没有一句唱戏。

鲁迅先生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人的劣根性放在当今社会同样存在,阿Q身上不自知、不自省的缺点我们多少都有一些,能做到自省及自我修正的人最终都成为哲人。

我们大多数人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的错,很少先反思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相似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

以前的我肤浅地认为,读书是为了致富,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现在有了一点阅读积累后才发现,读书其实是为了明智、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不断树立正确的三观、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经典之所以能够传承,正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管什么时候读,都能从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