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3 05:00:18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1)

题记

小的时候,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曾经在课堂上扮演过祥林嫂生平的一节,记忆久远,什么都忘了,仍然记得同学扮演的四婶那句,“祥林嫂,你放这吧,我来拿!”以及当时的眼神。

那是一种躲避瘟神的嫌恶

出生社会后,在接触众多的人后,也读到过这样的目光,那种目光,让你有一种极大的失落和悲伤,那是用眼神在否定你的行为,你的动作,甚至你的存在。

我仍然记得初入公司后,同事说“这你做不了,放着吧,你做完我还得重弄,还不如我直接做的省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进入职场的你,多么渴望被接纳,可现实,却让你生出惆怅来。

因而成年后,再拿起这篇文章,写感想后,感悟突然明了许多,当初仅仅是读过那样的眼神,现在才明白那样的眼神背后所带来的伤害。

鲁迅的小说选材,大多采用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身上,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展现这些主人公的精神“病苦”他用“看”与“被看”这种二元对立角度来深刻表达,看客的眼神如同一把尖刀,扎入被看者的心中。

这也是鲁迅小说的精髓,他弃医从文,用笔触写下了足以震慑人心的作品,他的作品皆是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为创作目的,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年少的时候不懂“祥林嫂”,读懂已是成年人。

祥林嫂的悲剧转变,其实是在鲁镇丧失认同感的一个过程!是在那帮看客的眼中逐渐被异化的过程!是被视为不详后,精神逐渐崩塌的一个过程!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2)

1.丧失“认同感”的人,都不幸沦落成了“祥林嫂”

《祝福》是以鲁镇四叔家的祭祀来做强烈对比的。最初的祥林嫂与大家无异,手脚勤快,祭祀时忙进忙出,打点着祭祀用的一切,让四婶省了不少心,而故事的转变,也在于她二嫁失子丧夫之后,被异化,在看客的眼中被视为不详,被排斥,这种眼神让她难过,她试图改变,听说捐门槛能救赎罪孽,于是她拼命赚钱捐门槛,以为能够被接纳,当她高兴的和四婶说自己已经捐了门槛了,当她冬祭的时候,坦然去拿酒杯的时候。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四婶的这个慌忙举措,无疑是在告诉祥林嫂,无论你怎么做,你已经丧失了在他人那里的认同感。

捐门槛回来时,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很高兴。

然而就在过了一晚后,她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如此强烈的对比,祥林嫂在希望破灭的那一晚,精神世界彻底崩塌了,也意味着她丧失了他人的认同感,进而丧失了自我认同感。

人是一个社会群体性物种,我们都需要活在别人的目光下,不可能完全剥离他人目光而存活,而他人的目光肯定与否,也正是他人认同感的体现,我们总是从他人的认同感中获得价值感的诉求,总是从他人认同感中进而去除自卑,获得一定的自我认同感。

缺乏认同感,甚至丧失认同感,犹如将一个人精神放在热火上煎烤,在那样摧残下,一点点剥离掉身上的活着的热情,变得麻木,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这个过程并不是突然的,然而精神世界的崩塌,认同感的丧失,除了自己,他人是不会在意的,正所谓看客,他们即便察觉到了什么,也不过是看客的心理。

其实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求得认同感的活着的,是认同感让我们有了所谓的于他人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爱,可以是责任,当然亦可以是能力。总之,是能够证明我们为什么活着的力量。

这便是认同感的重要性。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3)

人从出生起,便在寻求于别人的关系,于这个世界的关系,这让我们活的真实,活的有意义,认同感是随着社会以及自我的发展而变化的。也就是它是动向的,它的存在是处于一定的平衡的。

认同感是责任,能力,价值,爱等多方面的承载物。是我们幸福的基本载体。

例如,在父母处获得认同感,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这是幸福的。

在同事处获得认可感,体会到互助的感觉,这是幸福的。

在领导处获得认可感,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存在,这是幸福的。

祥林嫂正是丧失了这些感观感受,在其爱,价值,以及存在等被剥离的情况下,逐渐沦落为乞丐,甚至无人可知的死亡结局。

而处于当代社会的我们亦是,需要认同感来构建幸福感。那些因缺失幸福感而存在我们身边的,被忽视的“祥林嫂”,或许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你,我,他。而我们可能是看客,可能也不过是其中一员。

这些被异化的人,他们表面上颓废,无神,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

这个痛别人看不到,这个痛却远比身体的疼痛伤害来的大得多。

认同感由两大主要感观构成,一是情感认同,二是价值感认同。这两方面的认同感丧失,让祥林嫂的内心彻底石化。再无波澜。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4)

2.寻求情感的认同诉求,是祥林嫂一遍遍说的初衷。

祥林嫂初次由卫老婆子领着来鲁镇四叔家的时候,因为做工勤快,比男人还勤快,里里外外的忙着煮福礼,一人担当,竟不用添短工,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了个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人们的认同,让祥林嫂由衷的感到愉悦,于是她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甚至在被婆婆抓回去后,四婶还一直念叨她的好,常常说“他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直到四年后,当她再次踏入鲁镇的时候,人们依然叫她祥林嫂,只是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的。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为什么她会一遍遍的讲述她的故事?

众人皆为看客,不过是听得她的悲惨故事,来衬托自己或者尚且可以,于是满足的去了,也不过是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却从未有一个人去听到她背后寻求情感的认同,哪怕是一句轻声的安慰,她的疼痛或许就有了出发口,说出来是一种宣泄,得到别人的情感认同才能求得一点心灵上的安慰解脱。

可是没有。

于是祥林嫂看着人们的眼神,表情,知道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其实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我们心理因事受到伤害时,我们就会去找别人诉说,一来减轻自己心理的苦闷,二来是得到他人的情感认同,甚至情感共鸣。这能够让我们在伤痛中被疗愈,带伤前进。

我有一个朋友,是护士,长期的三班倒工作,让她的脸上长了不少的痘,近期又因为身体难受,一度打了退堂鼓,她将这件事告诉了舍友,没成想却闹到了护士长那里。

她哭着和我讲述,问我有没有好的工作给她介绍?

我听了她的哭诉,安慰她,你要换工作也可以,问题是你想好换什么工作了吗?再何况,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和我不再一个行业,你可以和我任意说,可是你只是有了离职的想法,还没打算,就告诉舍友,这消息不胫而走,最后,可能弄得你不得不辞职,其实工作总归会有不如意,谁工作还不受气,哪份工作能让你舒舒服服的,得自己想明白的,一时冲动离职很简单,问题是,离职后你能干什么,你的工作就能肯定比原来好不受气,总之做决定要自己想好后果,别后悔就行,哪份工作容易呀,我的工作。。。“

朋友在我的安慰下,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其实她不过是被舍友出卖,自己又陷入工作的压力,痛苦无法排解,想要寻求情感认同,我们哭诉痛苦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疗愈,然而,并不往往能如愿。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5)

而祥林嫂就是这样的不幸,她一次次的表达,想寻求一种情感认同,却一次次碰壁,最终只能自己内化消化,精神受着无尽的摧残,并不能有人理解她,也没有人愿意开解她,人们的冷漠,使得祥林嫂丧失了情感认同,活着被排斥的孤独丧子之痛,无法走出来。

如若当初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安慰她的话,是不是就会不同结局。

讽刺就在于,对于陌不关己的旁人,整个环境都是冷冰冰的,缺乏情感的。

3.价值认同的诉求,是祥林嫂最后活着的希望

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当柳妈说了她的罪孽后,或许,祥林嫂有感,这是自己再次回到鲁镇,被视为不祥,得不到重用,不能祭祀的原因。

于是她花了十二千,去土地庙去求捐门槛。

于是她缄口不言,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才攥够了钱,捐了门槛。

以为一切都会有所改变,然而事实上,一切却未曾改变。

认同,简单而言,就是认可,同意,接受的意思,是一种满足个人归属感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潜意识地对某一对象的认可,模仿过程,从心理学上讲,认可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将外在的理念,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心理过程。

而价值认同,是我们证明我们活着有能力的体现。而价值认同感常常被放于工作中,来获得。

我们从工作中,他人的认可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同感。

比如,单位中,领导对于我们的肯定。

小A工作努力,业绩突出,领导将小A叫进去谈话,说他对于公司的发展有贡献,并给予他选拔晋升的机会名额。而这个名额通过的话,小A有可能晋升为主管级别。

小A从工作中获得了价值认同感,他的付出得到了公司的回应,这无疑是令他欣喜的事情。而我们也都是在工作中寻求一种价值认同感,这种价值认同感可能仅仅是来自于金钱的,这份工资可以让我有一定的收入,可以供房贷和日常生活,这是我个人所创造的价值,这种价值感让他有了一种愉悦感,体会到工作的意义,而这也同大多数人的价值认同一致。

而祥林嫂,因为她坎坷的命运,将她努力的价值感抹*了,她所认为的救赎自己的罪孽并不能等同于人们对于她命运的看法,一切都是无用的,她的价值观,价值感丝毫得不到认同。她依然是被孤立的,不被接受的。

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句子,祥林嫂到处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句子(6)


至此,祥林嫂生命里的光全部丧失了,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接连丧失,让她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于是她如同幽灵,乞丐,行走在鲁镇的边缘,也如同看客的内心,一直有一堵无形的墙将她隔绝开来。

一场心灵的屠*悄无声息的开展,落幕。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就如同,祭祀一次次的重复,人们的思想依然一如既往,这样的悲剧仍然还是会一次次的发生。

认同感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皆很重要!

认同感的逐步丧失,是诱发不幸的推手。

你我皆为看客。

你我或许也皆有“祥林嫂”的影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