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是怎样的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北校区有哪些学院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5 01:07:08

(《红色中华》报创刊号)

1931年11月,受*指派,周以栗(长师讲习科学生、后任长师教师)负责创办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向外播发新闻。1932年,周以栗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主编。《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是党和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作为第一任主笔和主编,周以粟虽然主编《红色中华》的时间比较短暂,前后不到两个月,但其对报纸的创办与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长沙师范学院是怎样的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北校区有哪些学院(5)

(1935年版《义勇军进行曲》手稿)

东北沦陷,平津危机,华北告急……抗日救亡,成为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发自心中的呼喊。1934年秋冬,田汉以笔为枪,化悲愤为呐喊,写就了一部唤起全民族抗战意志的剧本《风云儿女》,以及《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悲壮的、充满战斗激情和必胜信念的歌曲,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信心和决心,吹响了抗敌救国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凝心聚力的时代战歌,迅速在国内外广为传唱。

1938年,熊瑾玎(曾任长师教师,著有《熊瑾耳诗草》)受*委派,参与创办《新华日报》,担任总经理,这位“红色管家”广辟财源,使之从未因原料和资金不足而停刊。柳湜(长师第6班学生,著有《柳湜文集》)主办《全民抗战》,廖沫沙(长师第11班学生,著名作家、杂文家,著有《廖沫沙文集》《廖沫沙杂文集》)编辑《抗战日报》《救国日报》,黄源洛(长师第13班学生)创作反映日本侵华题材歌剧《秋子》,鼓舞将帅斗志,鼓舞民众起来抗战。冲锋陷阵,长师男儿铁骨铮铮。

长沙师范学院是怎样的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北校区有哪些学院(6)

长沙师范学院是怎样的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北校区有哪些学院(7)

(陈子展所著《诗经直解》《楚辞直解》)

20世纪30年代初,身居上海的陈子展(长师第3班学生),以“楚狂”“楚狂老人”等笔名,书写了大量诗歌、小品、杂文、文艺评论。他的杂文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其辞锋之犀利、讽刺之辛辣、识见之广博,在当时文坛堪称翘楚,和鲁迅、周木斋、徐懋庸等著名杂文家齐名。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诗经》《楚辞》研究,著有 《诗经直解》《楚辞直解》。他自己直言 “一生所在,唯此两书”,学界誉之“诗*直解堪千古”。

在考古界,谭维四(长师第7班学生)绝对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曾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曾主持发掘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艺瑰宝。其学术成果有《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乐宫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发现》《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曾侯乙墓》等。

在军界,开国大将许光达(长师第11班学生)被誉为“共产党人的明镜”,其“三争”(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争着干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争着回国抗日、在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争着上前线)热血满腔、誉满边区;其“三让”(让衔、让级、让位),体现的更是胸怀“国之大者”,令人无限景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的他,不仅积极开展装甲兵的组建和训练工作,还带头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在著述《许光达军事文选》中,他提出机械化是陆军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等重要观点,强调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推进了装甲兵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姜国仁继任学校校长,主政23年,将长师铸造成湖南“幼师的摇篮”。大家都知道她是女革命家、教育家,殊不知,姜老还是延安怀安诗社的成员,是颇有声望和影响力的女诗人。任校长期间,由于一心扑在幼儿师范教育事业上,她这段时期的诗作,多以幼教为主题。如1950年,她作了一首《幼教二十韵》:“幼教是基础,学前育人苗。婴儿如洁玉,全赖人工雕。”1953,她又作诗两首,《赠首届幼师班毕业生》:“事业非难却又难,育人莫作等闲看。循循善诱摸情性,塑造灵魂岂一般。”“要做人师先教己,身教优于言教多。幼小心灵无杂念,一言一行善观摩。”据《长沙晚报》副刊编辑王俞统计,姜老公开发表过的诗作,收集到的有300余首,在其自费编印的《雪鸿集》里收集有216首。

长沙师范学院是怎样的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北校区有哪些学院(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