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三好学生怎么评出来的,一年级三好学生竞评理由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5 18:10:51

最近从孩子班级家委会成员那了解到,上个学期的“三好学生”评比,居然不是老师主导的,听完评选方式,我对如今的评比感到越发费解。

我们小时候,在赤裸裸的应试教育环境中,成绩几乎是主导一切的决定性因素,“三好学生”的评比也基本就是按照成绩好坏来评定,虽然偶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是认可的。

一年级三好学生怎么评出来的,一年级三好学生竞评理由(1)

可如今呢?在“评价学生标准多元化”的呼声下,对学生的考察确实越来越立体,各种考核要素越来越多,但是光把标准建立起来了,实践操作层面的配套改革却没有跟上。

我们都知道,“三好学生”指的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里面的“思想品德好”和“身体好”非常难以量化,很多时候还是以班主任老师的主观印象为主,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扰,一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将老师变成了公关对象,通过找人打招呼、送礼等方式给孩子谋求一个“三好学生”的资格;二是无论老师评选出什么样的结果,总有一些家长不满意,通过各种渠道向老师表达不满,甚至反映到校领导或教育局那里,给老师带来很大压力。

一年级三好学生怎么评出来的,一年级三好学生竞评理由(2)

于是,不堪其扰的老师们以某种方式变相“撂挑子”了,并美其名曰“创新评选方式”。他们将评选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自主评选“三好学生”,直接以得票高低进行排序。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评选方式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与同学们团结友爱确实也是“三好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之一。但完全以此为主导,则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在我儿子身上就表现得很明显:

1.这个学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儿子非常迫切地要求我们参加,原以为是为了满足他那小小的虚荣心,结果一聊才知道,他竟是奔着“三好学生”去的,说是上学期有位同学各方面表现都不咋的,但就因为他爸爸去参加了一次进课堂活动,给全班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在评选时得票不少,顺利当选。儿子要求我们不仅要去,而且要认真准备,要给全班同学都留下好印象才行。一时间我们不仅压力山大,还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他。

2.儿子最近时不时要买点卡片或橡皮之类的小玩意带到学校去,说是去送给班长。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是班长上个学期以全班第一的得票数荣获“三好学生”,在班级的影响力非常大,谁能跟她处好关系,谁就能更有希望在这个学期评上“三好学生”,现在好多学生都在想办法给她送礼物。

3.知道儿子这个学期非常想获得“三好学生”,我们便刻意引导他好好学习,告诉他学习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他却反驳我们学习跟“三好学生”关系不大,因为他们班上学期有个考了多次一百分的学霸,其他方面表现也不错,但就因为不太爱跟其他同学说话,性格偏内向,最后什么都没选上。

单纯得连“客观”二字都不会写的小学生,掌握评选主动权之后,选出的结果会更加“客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他们大概率只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去举手投票,而评选结果又会倒过来对他们产生直接的行为引导,并逐步影响价值观的形成。

一年级三好学生怎么评出来的,一年级三好学生竞评理由(3)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老师居然成了一个“局外人”。据说也有家长事后去反映过对评选结果的质疑,但老师以“评选制度由学校制定”、“老师未参与评选”、“评选结果经过教育局备案”等理由作了回应,主要意思就是这个评选与老师无关。

从表面上看,老师确实是无关的,他们既不能制定评选制度,也不能参与评选,更不能更改评选结果,最多只能算是评选的组织者。但面对明显导向不良的评选结果而无动于衷,这是不是一种“责任缺失”?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避免自身麻烦制定出如此评选制度,是不是一种“教育懒政”?

不知以后我们向孩子解释“三好学生”的含义时,该如何让他们信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