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上就要走向中考战场的初三同学们来说,每一节物理课都应该成为解决当天问题的机会,每一个错题都应该追根究底,完全研究透彻。这既是初三生应该做到的,当然也是初二的同学们应该做到的,对于目前的初二的同学们而言,正在学习最重要也最难的浮力知识,这一章节的知识非常重要!
初二的浮力知识几乎包括并关联了前面所学到的所有力学知识点!通过浮力题可以考查各种力、平衡、压强知识点,还能关联以后马上要学习的杠杆、滑轮等知识模块!既可以以单个小知识点来考查,也可以以前后相互关联的多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几乎每年中考物理的压轴大题中,也必有一道题涉及到浮力相关知识点!
因此,浮力题成为初中物理力学的最难题聚集地!
也正为此,谁如果不能把有关浮力的问题搞不透彻,谁就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隐患,甚至直接影响中考成绩!有关浮力的重点知识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即“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点即“四大浮力公式应用”!
而第一点,也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成为初中生以及中考生们解决力学最难物理题的第一个拦路虎!
对于物体的浮沉,看似简单,但是最怕的就是有些题往往把此知识点蕴藏在分析过程中,如果想不到这一点,就不知道物体的浮沉状态,最终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我们对此部分内容总结如下,初二以及正在中考复习的初三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一、“漂浮”与“悬浮”:
“漂浮”与“悬浮”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共同点:此时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浮力等于重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二者不同点:物体“漂浮”时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物体“悬浮”时物体是浸没在液面之下的!
二、“上浮”与“浮在液面”:
“上浮”与“浮在液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
物体之所以“上浮”,是由于浮力大于重力,从而导致物体加速向上运动的一种非平衡状态!
物体“浮在液面”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状态是“上浮”的最终结果,即漂浮!
三、“下沉”与“沉底”:
“下沉”与“沉底”也是完全不同!
物体之所以“下沉”,是由于浮力小于重力,从而导致物体加速向下运动的一种非平衡状态!
“下沉”的最终结果是“沉底”,物体“沉底”时受浮力、重力、容器低对物体的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即,如果从受力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那么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若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在容器的底部;若浮力等于重力,则物体可能漂浮在液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密度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会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若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在容器的底部;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深度。
与之相关的一种陷阱蕴含极深题型,此类题,必须先进判断物体的最终浮沉状态,最终得出物体是否空心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平均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浮沉!
另外,“轮船”是通过做成空心的,从而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来获得更大的浮力的。一艘轮船,如果从海水航行到淡水中,吃水会变深,也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变大,这是因为轮船总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当液体的密度变小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必然会增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
与之类似的“鱼”也是通过增大或减小自身的体积从而增大或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来获得更大或更小的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与之不同的是“潜水艇”,潜水艇由于无法改变自身体积,因此只能通过吸水或者排水的方式,增大了自身重力或者减小了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潜。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控制物体的浮沉,比如说农民用“盐水选种”,干瘪不充实的种子在盐水中所受浮力比清水中大,会漂浮在盐水表面,颗粒充实饱满的种子会沉在盐水底部,从而实现选种。
综上所述,物体的浮沉是浮力内容的第一大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不可以有任何闪失!每一位初中生都应该牢固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熟练运用!
下方专栏链接《八位中考学霸物理错题集》归纳概括了全部中考物理易错题、易错点、重难点!对于中下游学生来说,是提升成绩利器,对于优秀生来说,更是借鉴学习方法的最实用资料!中学生朋友们,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吧,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