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特征包括,简述教学反思的内容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8 14:22:48

教学反思的特征包括,简述教学反思的内容(1)

作为教师,教学反思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避不开,躲不过的,是领导经常提,教案重点查的部分。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需要做教学反思?在刘晓婷老师的专著《真问题驱动的教学反思》中做了这样的描述。

1.反思的内涵。

刘加霞、申继亮指出,作为一个日常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内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和描述。英国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直觉,或者只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反思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维:经验思维反省思维经验思维是指面对问题,基于个人或他人已有的经验,进行推理判断下结论的思维方式。它的弊端是容易得出错误结论,甚至迷信,面对新的情境时不适应,容易形成懒散思维和教条主义。反省思维是面对问题或困惑时,能从多侧面多角度寻求事实证据,基于此进行推理判断下结论的思维方式。反省思维的特点是过程连续且井然有序,有着受控制的目的和结果,有个人的思考,检验和探究。

2.教学反思的特征。

第一,能够引发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反思起源于带有困惑惊奇的情景,倘若没有这样的情境,就没有认知的冲突,而在认知冲突下才能引发教师探索的愿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引起教师的困惑惊奇的情境非常多,但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第二教师围绕教学情境,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手段的适应性等提问,并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追问。

第三,多方面寻找证据阐释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多角度理解理解情境,并改进自己的行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反思的推进过程中,当提出问题后,大多数教师往往会给予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于是反思又陷入“经验思维”的怪圈中,不能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证据意识”,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阐释问题,并且把改进方法在下一个班中或者下一轮的教学中落实。

第四,教学反思过程需要专业引领及同伴互助。

3.为什么需要做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义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相当于一年的经验,其余为年复一年的重复。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盲点,已有的知识背景不同,看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同。每天我们面对教学学生需要多角度看问题,多元的方式思考问题。教师在坐着反思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持续追问问题的习惯,用证据解释教学问题,并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及时改进教学,积极付诸行动的思维习惯等。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做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大的研究范式,课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具体的研究方式,在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下又伴随着观察、访谈、调查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合作。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在开展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同伴或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学科专家同伴或者团队学科专家,能在必要的时候分享研究的乐趣,在遭遇挫折时彼此帮助。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教学反思呢?敬请关注下一篇读书笔记《真问题驱动的深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特征包括,简述教学反思的内容(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