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学习象棋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3 00:41:27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3-03-08

儿童如何学习象棋,(1)

昨天和大家推荐了我们特别喜欢的国际象棋课,有读者问起逃逃的学棋经历,想起很久以前逃爸写过的这篇文章,有经历有心路,记录得蛮清楚的,再来分享给大家。

在带娃这件事上,逃爸很all in也很纯粹。

比如以前逃逃学游泳,我调查了一大轮游泳班,游泳教练,相关攻略等等,而逃爸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带逃逃直接往小区游泳池里跳,然后各种花式比赛,看谁能憋气最久,谁把扔在远处的游泳眼镜先取到,让逃逃彻底克服了怕水心理。

下棋更是如此,发现逃逃对这方面感兴趣之后,在网上、书上自己研究学习了一轮,把自己培养成了半个国际象棋“小能手”,接着每天就在茶余饭后和逃逃的对垒中帮助他不断提高棋技。

几年下来逃逃总算小有成就,在俱乐部赢过不少高手,积分进入过全美Top100,还和同学组队拿过学区冠军。总之,国象已经成为他的一大爱好和自信心的来源,我觉得挺好。

儿童如何学习象棋,(2)

正因为all in, 所以也有很多细致的观察和体会。下面就由逃爸来讲讲这些年陪娃下棋的心得。

——逃妈

逃逃很小的时候,可能是天生的喜好,也可能是我们平时有意无意的引导,总之,他对所有的棋牌益智烧脑类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

军旗围棋飞行棋,麻将双扣斗地主,都很喜欢,对国际象棋尤其如此。

你问孩子 “你要下棋还是练琴?”孩子选择下棋,那是正常;

问“你要下棋还是去游乐场?”,孩子选择下棋,那是喜欢;

如果问“你要下棋还是打电子游戏?”孩子还选择下棋,那就是真爱了。

逃逃接触了一段时间的国际象棋后,就表现出「真爱」的倾向。我自诩小时候也很喜欢下棋,但给那时候的我一个iPad一个 XBox,连上WIFI下好游戏,我真没有信心还会对下棋不离不弃。所以逃逃这份真爱尤显可贵。我决定好好陪陪他。

逃逃的象棋历程大体如此:

三岁过开始接触中国象棋和各种桌面游戏。没有特意的引导,基本是玩的时候抓到啥是啥。象棋为主,还有陆战旗,围棋,以及几款我现在还能记住的桌面游戏:南极小企鹅,Uno,方格游戏,赛车时刻等等,此外还偶尔接触麻将和斗地主。

五岁来美国的时候专门把中国象棋,陆战旗,和一大堆桌游跨过半个地球从中国背了过来。过来后发现这边的娃全在玩国际象棋,所以把时差倒顺溜后也开始学一学,一边学一边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可能因为有了之前一大把桌游垫底,逃逃上手挺快,那年取得入门级别U300 、U500(即积分300、500以下)的很多场冠军。

七八岁的课外活动特别多,不再参加比赛,但桌游和下棋从来没有断过,国象一个月两三次是肯定有的。另外,逃逃所在的GT班(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 美国学校里的“天才计划”,也叫快班),从这个阶段开始系统地做逻辑思维训练,比如门萨的脑力练习,还有很多益智类桌游,我觉得帮助也很大。

九岁的时候玩得又渐渐多了起来。那年暑假我发现,和他下中国象棋已经是各有胜负,下国际象棋慢棋我只有4成的赢率,而5分钟的快棋我更已经毫无胜算了。因此在那年暑假之后,重新到俱乐部参加比赛,直到现在。

这篇文章就说说逃逃的下棋经历,首先,从3个问题开始,说说我对下棋的理解:

Q1:

Alpha Go战败人类围棋冠军之后,感觉当年高高在上的思维体操已经变成了计算机的苦力活。一个这么风雅的活动被冷冰冰的电脑抢了先,是不是说明这个活动本身就不够高大上?

下棋赢不了电脑,就像跑步跑不赢猎豹,游泳游不过海豚。可尽管如此,让自己身体和思维更快更强,总是让人向往。

Q2:

这个世界很多彩,新东西层出不穷。凭什么还要去学1000多年前设计出来的棋?难道没有比它们更有意思更益智的游戏?

这些1000多年前的游戏,不是它本身值得流芳百世,而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去玩,去研究它,那些放在它上面的时间和智慧,让它变得珍贵。实际上,国象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智慧交流和碰撞的世界语言。

儿童如何学习象棋,(3)

▲ 常青藤联盟的国象联赛

图为哈佛大学vs.普林斯顿大学

逃逃刚来美国时,就是通过玩国象,认识了好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小朋友,尽管那会儿他还基本不会讲英语

顺便说下,我很推荐多玩些不同的桌面游戏。 今天的许多游戏如果出现在1000年前,我想也一样可以流传至今。

Q3:

孩子不喜欢下棋怎么办?

不喜欢就不喜欢呗。世界这么大,可以做的事情那么多,不喜欢下棋完全不用勉强。孩子不得不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就不要再搬出一个去难为孩子了。

如果孩子喜欢下棋,那恭喜,他可以享受关于下棋的很多好处,网上简单的搜下就有很多,提高观察能力,专注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分析能力等等。

更“功利”一点儿说,受过下棋训练的孩子,后面的数学、物理等理工科目一般都差不了,因为逻辑思维、专注力的底子都已经打得厚厚的了。

不过依我看,下棋最大的好处是这3个:

• 多想几步

“我走这步,对方会走哪步,我又会走哪步……” 下棋需要想几步之后的事情,如果凡事都可以养成这个习惯,那么就能万事未雨绸缪,无往而不胜了。

• 看淡输赢

一盘棋结束就结束了,新的棋局新的开始。没必要也没精力去想上一场的输赢。

• 安静的坐下来

人生总有需要安静坐下来的时候,不如从下棋开始。

现在,结合逃逃的学棋经历,说说我对孩子学下棋,尤其是学国际象棋的体会。

阶段一

了解规则, 了解胜负, 体会输赢

如果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棋牌类游戏,那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准则。

• 准则一:你一步我一步轮流走,不能抢,不用急;

• 准则二:大部分比赛非输即赢,少数情况会和,每个人都想赢。

大部分的桌面游戏都是这样的走法,我们见怪不怪,不过第一次接触的小朋友很可能需要去体会。建议孩子大些也让他们接触些其他类型的游戏扩展眼界,比如大部分电子游戏就不是一人一步轮流,而是同时操作。有些合作类的桌面游戏就是要么全赢,要么全输。推荐一款叫Forbidden Island的合作类桌面游戏,玩起来很有意思,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试试。

了解具体棋子的走法。

爸爸妈妈不会的话可以上网查一查或买书系统学习下,由易到难亲自教给孩子。就国际象棋来说,先教每个子的具体走法,和孩子下一段时间让孩子熟悉之后,再讲稍微复杂的“兵的升位”和“王车易位”,等孩子其他规则都很熟了再介绍最复杂的“吃过路兵”。

我猜很多孩子会从中国象棋入手,再开始国际象棋。

逃逃就是这样。好处是输赢和一人一步的概念孩子肯定有了,缺点就是两者相似又不相同,容易混。说3个特别容易混淆的地方:国际象棋棋子走在方格里,而中国象棋走在线上;国际象棋无棋可走被判为和棋,中国象棋无棋可走判为输;国际象棋的马不会别马腿,而中国象棋会。

顺便提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是一方16个子,但是因为国际象棋的所有子都可以前进到对方城池内,并且兵走到底以后可以升位,因而比把士象王绑住了手脚的中国象棋要多些变化,也复杂不少。

输了哭怎么办?

首先恭喜孩子已经过了懵懵懂懂不懂输赢的阶段。哭很正常的,大人也喜欢赢不喜欢输,我们不哭只不过是因为经历了太多输赢,也没有孩子那么喜怒随心罢了。刚开始学规则的时候让孩子多赢些,培养兴趣,不过他总要有输的时候,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输了10次之后,第11次输就没那么痛苦了。

我的建议:

这个阶段只和 “最不会让孩子丢面子的人”下,比如家长,老师,或者电脑,不和外人下,孩子更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接受失败。

如果是和家长下,那请控制孩子输赢的频度,不要让孩子一直赢,也不要一直输。我的经验从100%赢,渐变到60%赢30%输,再10%的和棋是差不多的。

阶段二

遵守规矩, 培养兴趣

在陪伴中享受

在孩子经历了第一阶段,了解了游戏的基本玩法之后,算是正式开始下棋,进入了第二阶段。这里有两个规矩和三个给父母的建议。

规矩一: 不悔棋。这是铁律。

输赢是我们在意的,但是不悔棋更是。如果孩子说要悔棋,你告诉他不能悔,他如果听你的自然好,如果吹胡子瞪眼发脾气,也不要闹僵而打击他的兴趣,那就让他悔好了。

然后那盘就让他赢,再告诉孩子“你虽然赢了,但是这盘并不算,我也并不为你高兴,因为你悔棋了。”

此外你自己可以时不时犯一个大错误,走过之后大喊一声“哎呀,我走错了,怎么把皇后喂到你马嘴了,哎呀呀,哎,算了,不能悔棋的“。等他得意的把你皇后吃掉,赢得这场比赛的时候,也学到你是宁愿输掉也不悔棋的。

规矩二:触子落子(Touch-Move)。

思考时间可以很长,但是一旦碰到棋子就必须举子落子,不能犹豫。刚刚下棋孩子往往会举棋不定,拿起棋子放在某处,又拿起说不对,又放下,又拿起,或者悬在空中无法落子,这时让孩子把棋子放回原处,想好再重来。

深思熟虑,行动的时候要坚决果断,错了就错了不去临时反复拖泥带水,这不也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境界?那就在下棋中开始培养吧。

给父母的三个建议:

让子不让棋。

父母全力去和孩子下,不故意走昏棋而输。如果父母比孩子水平高,那就让子。让一边的车马象,然后全力去赢孩子。这样才是一场公平的比赛,家长会更有兴趣,也能让孩子看到我们全力以赴的样子。

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比如“如果我马向前跳,你的相会斜过来吃我车,然后我的车走这里将军,然后你马会横过来堵住”等等。这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走棋的时候怎么思考,不仅仅看眼前局势,还想每一步你的回应,以及进而我的回应。不只看眼前,向后思考,这是下好棋最核心的素质。

陪孩子一起和电脑下。

如果父母完全没有基础,让孩子跟着课外班或线上课学习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我非常建议,起步阶段家长还是尽量多跟一跟。陪孩子听课,或者陪孩子一起和电脑下棋。观棋过程中,让孩子给你讲讲为什么他这一步选择这样走,把自己的思路讲清楚,对孩子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就感的来源。

阶段三

找到组织,找到真爱

经历了上面两个阶段,砸钱砸精力的时候终于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通过象棋,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通过更多的接触,明白象棋是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

在线下棋。

如果孩子上的课程本来就配有完善的线上系统,那非常好,因为老师就能直接用它来给孩子布置练习作业,能很好地匹配孩子当下的水平。比如昨天给大家推荐的有道国象课,就配有很强大的对弈练习平台。

逃逃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直接让他用chess.com这个通用网站,我自己来盯着,陪他在上面练习下棋。

❶ 它包含快棋,从每盘每人1分钟,3分钟,5分钟,到10分钟,15分钟,30分钟,还有慢棋,从每人每步1天到14天。慢棋你可以同时开很多盘,每天去查看每一盘的动态走一步就好。

❷ 系统还可以生成很多残局(英文是puzzles),考你如何在不同残局下作出最好的回应,相当于练习题。(付费账户才有的功能)

❸ 系统还可以在一场比赛之后作出分析,分析你的每一步,哪一步好, 哪一步差。(免费版可以得到简单的分析,付费账户可以得到一个详细版。)

❹ 此外还可以摆残局,让电脑分析每个局势下黑白两色最好的三步棋是什么,对棋局的贡献分别是多少。

有道国象课的线上系统和它也很类似。我觉得孩子在线下棋的一大好处是,打开很快就可以开一盘棋,不用絮絮叨叨半天。当然它也有加朋友,邀请朋友一起下棋等社交功能。

参加比赛。

和同龄人比比,看看自己在什么水平。也体会赛场氛围,经历输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运气比较好,所在的城市达拉斯,有几乎是全美水平最高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在这里的俱乐部下比赛,一不小心就会碰到National Master美国国象大师、Grand Master超级国象大师,甚至某一届的世界冠军等。所以,逃逃有很多和高手过招的机会。

其实全球的城市也有类似的组织,只是水平高下各异,帮孩子找个合适的。

在取得和自己成绩相应的等级之后再想提高,靠兴趣和天赋就不够了,需要更专业的方法和指导。

那么首先要做的是记谱。一是可以复盘,二是熟悉记谱后方便交流。包括阅读棋谱,以及在没有棋盘的时候和对方讨论。熟悉棋谱之后甚至可以盲下,就是没有棋盘没有棋子的对弈,很考验记忆力。

儿童如何学习象棋,(4)

▲ 左边是正在参加比赛的逃逃;右边世界排名第一的卡尔森对阵俄罗斯棋手伊恩。他们都在记谱

其次,如果父母已经不是孩子的对手,想要继续提高的话,要么买书找课程自学,要么找教练专门辅导。对孩子来说,如果有兴趣,看厚厚的一本象棋书就和看武侠小说一样,也是快乐的。

EASTWEST

回头看逃逃小时候学棋,我们花了蛮多的功夫。不过拉长了算总账,我觉得还是挺划算,单下棋所获得的“思维力”“专注力”这两样,已经足够让他的学习生涯平稳顺畅。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下棋,适合下棋,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试一试。所有的兴趣技能都一样,浅尝辄止有浅浅的幸福,登到山顶有登到山顶的快乐。

你说对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