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藏戏写一种艺术风俗,仿照藏戏开头写一种习俗300字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11 00:46:0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今天,我就带您欣赏三个让我心动不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西藏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令人称奇惊艳的民族艺术

夏季,西藏仁布县的青稞在田野里茁壮,那些喜爱藏戏的藏族农人,在付出艰辛劳动料理青稞的同时,总会抽出时间,参加仁布县的藏戏演出团组织的藏戏排练。大家欢聚在一起,按照藏戏的曲目进行排练,一招一式都认真精细。

我走进仁布县采风时,县里文化局的同志向我介绍了仁布县藏戏团的情况,并带着我在仁布县广场上观看了藏戏表演,我立刻被藏戏的神采吸引,顾不得高原反应带来的行动不便,立即投入采访拍摄。

藏戏团团长旦增,从5岁时跟着阿爸学习藏戏,他能够演出多个曲目的藏戏,他的藏戏表演,有着雅鲁藏布江的豪放,有着喜马拉雅山的雄奇,深得藏族同胞的喜爱。

仿照藏戏写一种艺术风俗,仿照藏戏开头写一种习俗300字(1)

旦增出任县藏戏演出团团长后,他把精力都用到组织藏戏爱好者们的排练和演出上,一年四季,从不懈怠,藏戏的精彩因为他们的演绎得到传承。

旦增告诉我,他带领的这支藏戏演出团的演员们来自乡村,演员们就是普通的藏族同胞,他们平日里都爱好藏戏,只要有时间大家便研习藏戏,目的是让自己的舞姿更加娴熟和潇洒,在为同胞们演出精彩的藏戏时,能够把藏戏的神韵风采送给藏族父老乡亲和各地的游客们。每次藏戏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演出现场常常是围的水泄不通。

仿照藏戏写一种艺术风俗,仿照藏戏开头写一种习俗300字(2)

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剧种。 藏戏文化历史悠久,是一门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藏族艺术形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仁布藏戏是在所有藏戏剧团和流派中艺术方面发展完备丰富、影响大、流传广的一种。

旦增告诉我,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当然,经过很多民间艺人的加工、充实、丰富和提高,藏戏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了。但是,藏戏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艺术形式,恐怕也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情。

仿照藏戏写一种艺术风俗,仿照藏戏开头写一种习俗300字(3)

在藏戏排练现场,旦增应我的邀请,边表演藏戏,边介绍藏戏丰富的文化内涵。藏戏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藏戏的演出,一般是广场戏,少数也有舞台演出形式。演出时,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乐器也较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一人在 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况。剧中人道白很少,演员专心致志地吟唱,由于广场演出,演员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显示出粗犷有力的性格。后台一般有帮腔,形式与川剧差不多。

藏戏唱腔很多,大致分为表现欢乐的长调,藏语叫“党仁”;表现痛苦忧愁的悲调,藏语称“觉鲁”;表现叙述的短调,藏语称“党统”等等。武功、舞蹈、技艺在藏戏演出中,也广泛运用。一般是演唱一段以后,便出现一段舞蹈。舞蹈动作很多,爬山、行船、飞天、入海、骑马、斗妖、擒魔、礼佛等等,都有一定的舞姿。

仿照藏戏写一种艺术风俗,仿照藏戏开头写一种习俗300字(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