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活动导入方法,幼儿园音乐活动导入方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30 20:52:55

儿歌活动的设计

一、导入部分

儿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来感染幼儿,因此,营造欣赏作品的良好氛围,培养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良好氛围的营造可以借助于图片、生动的语言描述、律动、手指谣法、游戏、图片提问、表演导入、直观教具等。将幼儿带入作品的意境中,便于幼儿进入作品意境,理解并掌握作品。

二、基本部分

幼儿园的儿歌教材,除少数供幼儿欣赏外,大多数是让幼儿学念的。怎样才能使幼儿既从儿歌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又能学得快、念得好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儿歌教学.必须掌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1. 初步感知作品内容——示范朗诵

呈现诗歌、散文内容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创设好的情境中引出儿歌,以 教师的朗读或放录音等形式(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建议广大考生要自己示范朗诵.这是一次侧 面展示自己语言教学技能的机会),给幼儿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诵,让幼儿欣赏作品。教师的示范朗诵一定要有情感、有节奏、有起伏,要有音韵美,能深深打动幼儿。儿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的,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诵就成为幼儿学念儿歌的主要依据。教师在示范朗诵时,除了要做到吐字清楚、发音正确、熟练、流畅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节拍与重音

儿歌内容浅显、形象鲜明,这使得幼儿节奏能力的培养能做到有声有色、充满情趣,避免按照枯燥乏味的节奏谱单一机械练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那么在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考生该采取什么方式利用儿歌的这种优势呢?在此,建议各位考生在示范朗诵时要跟着节奏,一面拍手,一面大声念出来,这样对于幼儿来讲更加的形象生动。

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也有重音和弱音之分。儿歌与歌曲所不同的在于: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而歌曲发出的则是旋律与语音的结合——音调。在平时的儿歌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儿歌当作歌曲来教,使儿歌念的有声有色,富有较强的表现力。

例如: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

百花开,

红的红,

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摘,

大家都说我真乖。

在面试中,大部分儿歌词句排列整齐,可按一定的节拍朗诵,以便加强韵律感。在多数情况下两个字一拍,句未一个字一拍。所谓重音是指那些与主题有直接关系的中心词语,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

如: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中的重音有里、开、红、白、看、摘和乖。

(2) 强弱与快慢

当然仅仅强调儿歌中的节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注意儿歌中的强弱。朗读儿歌和唱歌一样.也要注意声调的强弱。每一首儿歌朗读时总有一定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我们必须注意朗读时的强弱变化。

例如:儿歌《巧巧手》

巧巧手

巧巧手

长着十个小指头

你帮我来

我帮你

好像十个

好朋友

好朋-友

(3) 动作与表情

2. 理解儿歌内容

在进行幼儿儿歌教学时,一般需要经过介绍内容和加深理解两个步骤。

(1) 介绍内容

(2) 加深理解

①出示挂图等教具。

②采用提问方式。

③朗诵诗文。

3. 幼儿跟念

(1) 完整跟念

完整跟念就是幼儿跟着教师从头到尾一句接着一句地念(较长的儿歌可分段进行),开始教师念得响一些,以后声音逐渐放低,直到幼儿能够独立朗读。

(2) 分句跟念

分句跟念是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使幼儿对每个句子都能听清,模仿得也比较准确。

三、结束部分

1. 律动结尾

2. 游戏结尾

3. 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一)延伸到生活实践

1. 将儿歌活动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2. 发挥儿歌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延伸到区域活动

1. 延伸到角色扮演区

2. 延伸到美工区

3. 延伸到音乐领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